考察團感慨地說:
“我們所到之處,都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和歡送,這使我們很受感動,並聯想到1942年,我們的飛行員是如何受到歡迎和歡送的!”
考察團看到了皖南山區美景,看到了勤勞、善良的山區人民,看到了山區人民安居樂業的歡樂景象。他們說,是這美麗的山區孕育了山區人民的美德。
返回縣城,考察團沿著當年飛行員在縣城活動的線路,參觀這座曆史文化名城風貌。首先看了許國石坊,然後來到太平橋上。新安江水的澄碧、長慶寺的塔影、新安碑園的石刻藝術、太白樓的巍峨、西幹山的奇峰,都給美國考察團留下許多美好的印象。歙縣外事辦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考察團,當年被營救的5名飛行員,在這裏參觀後,盛讚這裏的山水美景,他們說待戰爭結束後,要勸說美國人民到這裏來參觀。今天,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考察團團長拜仁門聽後,無限感慨地說:
“好,我們終於圓了半個世紀的夢!”
拜仁門代表全體考察團員向歙縣外事辦主任贈送了杜利特爾飛虎隊紀念匾。這是一份十分難得的珍貴紀念品,匾的四周是40多位健在的飛虎隊成員的簽名,中間用中文寫著:
“多謝”二字。
下方署名是:
“杜利特爾飛虎隊贈”。
這是飛虎隊專為感謝營救他們的中國人民製作的,代表了飛虎隊一顆顆螢螢閃爍的向中國人民感謝的不泯不滅的心靈。
1992年4月,是飛虎隊轟炸日本東京行動的50周年,美國各界籌備了一次隆重的慶典。
飛虎隊健在的40多名隊員,向中國救命恩人發出了邀請,邀請當年參加營救美國飛行員的5名中國老人赴美國,參加飛虎隊“為扭轉第二次世界大戰局勢而作出貢獻”的50周年慶典活動。
由曾健培等當年參加營救美國飛行員的5位中國老人,組成了一個特別訪問團,帶著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赴美國進行友好訪問。
這個行動在中美兩國人民中引起極大的反響,也受到全球的關注。
3月13日,一架銀色的飛機越過太平洋,飛行10多個小時之後,到達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
明尼阿波利斯市西接太平洋,東臨大西洋,是個風景秀麗的城市。
到機場迎接中國客人的,是杜利特爾飛虎隊1990年赴中國考察團成員萊恩·穆恩。
穆恩是一位畫家、探險家。青年時代曾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後移居美國明尼蘇達州,擔任過西北航空公司的副總裁。穆恩一生充滿冒險經曆,曾坐船橫越:過太平洋,並在孤島上生活,參加過北極和南極探險活動,到非洲大陸進行過一係列探險,還曾到羅馬尼亞找到二戰期間被擊落的美國轟炸機殘骸。1990年,他以探險家和藝術家的眼光,主動請命參加考察團,到中國尋找營救過美國飛行員的救命恩人,隨後邀請了曾健培等5位中國老人赴美國參加飛虎隊50周年慶典活動。這一建議得到93歲高齡的杜利特爾將軍的積極支持。
穆恩真是一位藝術家,他對中國訪問團的住處也安排得十分特別。5位中國老人住處:是雷德溫市。雷德溫譯意為“紅翼”,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製造戰鬥機的地方。由杜利特爾率領的轟炸日本東京的轟炸機,就是在這裏生產出來的。
當年,曾健培等5人都是20來歲的小夥子,今天都已滿頭白發。
他們中年齡最小的68歲,最大的80歲,平均年齡為77歲,而且都是第一次出國。為了照顧好他們的生活,穆恩特地組織幾名老年婦女,學了些中國菜肴,每天早早就到中國訪問團居住的地方做飯菜。穆恩還與幾家醫院的醫生取得聯係,讓他們給中國友好使者做保健醫生,隨時給中國老人做身體檢查,如有不適,及時治療。
第二天,穆恩怕中國老人年歲已高,不適應新的環境,特地下了“休息令”,讓5位老人休息一天。但是,當地的新聞媒體紛紛而至,采訪中國友好的使者。
教育電視台捷足先登,兩位大胡子記者,一見到5位中國老人,就翹起大拇指喊道:
“中國英雄!”
教育電視台計劃拍一組片子,剪輯成教育片,給美國的中學生觀看。
5位中國老人,送走電視台記者,又迎來一批報館記者,穆恩下的“休息令”,就自動取消了。
從早到晚,中國英雄們迎來送往,接受采訪,整整忙碌了一天。
3月15日,5位友好使者,被穆恩接到雷德溫市郊區的私人別墅作客。
這裏緊靠密西西比河,風景秀麗。
5位中國客人落座後,穆恩捧出一疊專為“重逢”活動印製的紀念冊。紀念冊上印有5位中國救命恩人的照片,附有各人的簡介。穆恩請5人在各自的照片下方簽名。
這又成了“重逢”活動的一件珍品。
簽名後,曾健培代表友好訪問團,將從祖國帶來的一把龍泉寶劍作為禮品,贈給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