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津浦鐵路兩側都有你們的遊擊隊!”
接著,美國飛行員又問:
“縣政府所在地是什麼地方?”
胡坦答道:
“自來橋!”
美國朋友聽後,驚歎不已。他們完全明白了,原來在侵華日軍高級統帥部駐地南京的腳底下,竟有這麼一大塊抗日根據地,日本軍隊隻不過控製著沿線的滁縣、明光、蚌埠等點線,廣大的農村都控製在八路軍、新四軍和遊擊隊手裏。
美國飛行員們聯想到,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們高漲的抗戰熱情、英勇無畏的精神,連連說:
“日本侵略軍必被戰敗,中國人民必定能夠獲得獨立和自由。”
九
巍峨的老嘉山,馱著一輪朝陽,扶搖碧空。嫣紅的雲濤,如同萬頃赤波,染紅了貧窮的山鄉。
在這片古老而又多災多難的土地上,掛著一輪希望的太陽。
美國飛行員是一群天真浪漫的熱血青年,他們同中國抗日根據地軍民接觸愈多,就愈充滿好奇心。他們不能理解,抗日根據地都在窮鄉僻壤,沒有大工業基地,怎麼解決穿衣、吃飯?怎樣工作?怎樣生存下來並壯大自己的呢?
為了讓美國朋友進一步了解根據地軍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嘉山縣政府安排他們到附近工廠、農村、部隊去參觀訪問。縣政府派了衛生科科員李剛做翻譯。
美國朋友看到,在小鎮周圍,開辦一批小型工業,有紡織廠、織布廠、被服廠、製鞋廠、製襪廠、印刷廠、肥皂廠、香煙廠、農具廠等工廠。
這些工廠,有的借設在農家、居民的房子裏,有的放在大廟裏。有的設在政府機關裏。條件十分簡陋,大部分是手工操作,隻有少數工廠有機器車間。生產的產品可供簡單的需要。那些機器來得很不容易,為了弄幾台車床、發動機、縫紉機,要通過各種渠道才能買到,還要闖過日軍封鎖線,甚至要作出犧牲。技術工人是從上海、南京等城市避難的難民中聘請的,他們工作特別賣力。所有工廠都是為人民所有,由人民管理,男女實行同工同酬,沒有歧視婦女的現象。工人們的工資是極其微薄的,生活相當艱苦,但人人充滿朝氣,一片歡聲笑語,像是給自己幹活一樣。
美國朋友考察工廠、農村、機關、部隊、學校。觀看他們操作,出席他們的政治集會,閱讀他們的牆報,看他們的識字課本,同工人、農民、機關幹部、遊擊隊員進行交談。美國朋友看到,這裏無論是工人,還是農民,精神麵貌都非常好,總是樂觀而愉快,不管一天多麼勞累、多麼疲乏,一問到他們好不好,總是回答“好!”他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工作,不倦地學習。你不要看他們是普通的中國老百姓,可是他們非常懂得世界反法西斯陣線團結的力量,這樣才能更有力地打擊法西斯,戰勝法西斯。美國朋友發現,中國的希望在這邊。
美國朋友還看到,這裏不僅民眾生產熱情高,政府工作人員更是勤勤懇懇,他們不是坐在辦公室裏當官僚,而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他們不僅不打罵、欺壓老百姓,不向老百姓索取什麼,而且吃的糧食幾乎都是自己種的,自己動手開荒地,種菜、養豬、養雞。有的織布工廠就是政府開辦的,衣裝是遊擊隊加工廠製做的。吃的香煙,名“飛馬牌”,是政府開設的東海煙廠生產的。
使美國朋友更為讚歎不已的是,抗日根據地裏的軍民,都是一手拿鋤頭,搞生產;一手拿槍杆打擊侵略者。抗日根據地的保衛工作,全由農民自已組織起來擔任。八路軍、新四軍都在前線,地方的安全保衛,是由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遊擊隊分擔。他們努力生產,支援前線,救護傷員,保衛後方。這個事實一方麵說明,八路軍、新四軍在農民中間得到擁護的原因,因為八路軍、新四軍不像其他軍隊那樣是壓迫工人、農民的工具,而是專門打擊敵人,保護根據地不受敵人侵犯的軍隊。另一方麵,把農民嚴密地組織起來,八路軍、新四軍有了可靠的根據地,可以放手進行極其機動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