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中逸(1922—2004)浙江鄞縣人。字燮,別署寒香室主。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委,民進甘肅省主任委員,中國書協會員,甘肅省書協名譽主席,甘肅省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徐祖蕃(1935—)山西五台人。擅書法、篆刻、書法理論。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博物館研究館員、蘭山印社顧問。
沈年潤(1910—1996)浙江平湖人,師範畢業,從教多年。長期以來致力於業餘書法教育、在蘭州開辦了各類書法學班,學生達千餘人。擅書法、書法理論、書法教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參加省及全國書展,並在日本展出。他精心研究碑帖多年,書論《東漢三老趙楊碑考釋》(即《趙寬碑》),於1964年5月發表在《文物》雜誌的長篇論文,這也是甘肅省較早的書法理論研究成果。
何裕(1921—)字聚川,晚號竹節館主。中共黨員。1921年12月生於甘肅臨洮縣。蘭州醫學院教授、中國書協一、二屆理事,甘肅書協名譽主席,政協甘肅省六屆委員。他幼年受家庭熏陶,喜愛書法。在北京求學期間,深得黎錦熙、王汝弼等教授獎掖,得觀漢魏諸碑拓及古今名人墨跡,又從劉盼遂、陸宗達兩教授受文字、音韻訓詁之學。1948年任教蘭州大學中文係,得本省名家牟月秋、魏振皆先生請益,更廣涉甲骨、金文、漢簡、敦煌寫經等,書藝視野更為寬廣。其書作篆、隸、楷、行、草諸體皆能,喜作榜書,尤精用筆。結體古拙樸茂,漢魏相參,渾然一體,形成自己獨特風格。
顧子惠(1904—2005)江蘇太倉人。中國書協會員。幼年受家庭熏陶喜好書法,碑帖兼學,20世紀30年代初在北京淳菁閣得王壽祺、李鼎遺等人授以執筆運腕之法,1941年在蘭州結識魏振皆,互研書藝,有所進益。晚年作書出漢魏筆,師古而不沉古,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古樸俊逸,一筆不拘。其作品多次人選國內外大型書展及多種作品集,被國內外文博單位收藏或刻石。
趙正(1937—)別名黎泉,1937年生,甘肅省山丹縣人,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1960年就職於甘肅省博物館,曾任陳列部主任,副館長。1990年調甘肅畫院任副院長,現任院長、研究員,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他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初臨《九成宮醴泉銘》、《靈飛經》諸帖,及後長期攻習漢隸、魏碑。後來他選擇了對漢簡的深入研究,推出了漢簡形式的書法創作,使人耳目一新,其書法產生著震撼力和啟迪的作用。
黎凡(1932—)字文屏,號積石山人,齋號風靜樓。1934年生於青海循化縣。西北民族學院教授、中國書協會員。他自幼學書臨習柳、歐、陸潤、左宗棠諸家法帖,後改草書,舉凡孫過庭、張旭、懷素、於右任諸家草體無不潛心研習。擅真、行、草書,所作雄強逸蕩、凝練多姿。其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大型書法作品展覽,被多家文博單位、紀念館、名勝地收藏或刻石。
王創業(1932—)山西省永濟市人。1949年5月入伍,在部隊從事文化宣傳工作,1977年轉業到甘肅文化部門任職。曾任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甘肅省書法研究會副會長、甘肅書協籌備組組長、中國書協會員、甘肅省詩詞學會顧問。他學書幼得父親瑞明先生,繼而受教於荊潤玉、張國楨,後更隨地留意,轉益多師。結合工作,研習諸體,探涉源流,考察實物。其書藝端嚴莊重,於樸拙中見勁秀,方整中參變化,豐潤流暢,間出奇逸,尤擅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