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秋時節,我有幸應約承擔了《蘭州曆史文化·重教興學》的撰寫任務。曆經一年時間,在初稿完成後,進一步參照編委會和專家組相關專家的修改建議,數易其稿,總算付梓了。
幾年前,我曾參與《甘肅教育史》的撰寫工作,在探索和梳理甘肅教育曆史狀況的同時,涉及到蘭州教育文化一些內容。這次依據叢書編委會關於“雅俗共賞、生動活潑、資料充分、史實確鑿”等思路來展現蘭州的教育文化,則是一個新的嚐試。
教育產生於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遠古時代,蘭州地區就是先民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在這裏形成久遠的教育文化。蘭州自西漢設立金城郡以後,因戰亂頻繁,教育發展緩慢。到了宋代,蘭州始有官學,明代興起書院,至清代興盛。至此,蘭州步入封建教育的鼎盛時期。清末,廢除科舉,設立新學,蘭州始建新式學堂。中華民國時期,近代教育製度逐步建立,各類教育相繼建立,教育規模空前擴大。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現代教育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和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蘭州教育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繁榮發展的曆史時期。麵對蘭州教育文化如此豐富的內涵,要在一本小冊子中詳盡展現,顯然有相當難度。因此,本書隻能擇要而述,依據蘭州教育發展的曆史脈絡和基本特色,列出十二個專題,分別進行具體敘述。盡管筆者自始至終都力求領會叢書編委會的編輯思路,以盡其所能的態度進行撰寫,但現在看來,限於時間倉促,更由於本人水平所限,書稿在內容取舍、行文技巧等方麵還是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缺點和錯漏在所難免,尚望專家和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在今後的修訂中進一步借鑒、汲取和完善。
本書的完成並出版,不僅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同時也凝結著許多人的辛勤勞動。在寫作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吸取了蘭州教育方麵的相關研究成果,專家組對初稿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還有榮耀光主任、彭嵐嘉研究員自始至終指導和關注著本書的寫作。在此,對所有給予幫助的專家、朋友一並表示誠摯謝意。本書中所收入的一些曆史圖片由蘭州市地方誌辦公室提供,在此亦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