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期,教育領域開始提出素質教育的大討論,經過理論探討和不斷進行實踐總結,到1995年後,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步形成共識。甘肅省教委於1998年印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必須堅持通過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和德育工作,加強薄弱學校建設,深化教材課程改革,構建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教育督導評估機製和質量評價體係,積極開展區域實驗,調整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等措施,以穩步全麵推進素質教育。1999年,中央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將素質教育列為主題,提出各級各類教育都要把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麵素質,作為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既要重視和不斷加強、改進文化知識教育,又要重視和不斷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這為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指明了方向。
全麵推進素質教育,關鍵在於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長期以來,在教育模式中大行其道的“應試教育”存在嚴重弊端,它以追求升學率為出發點,忽視社會對提高民族素質和培養學生全麵發展才能的需要,注重短期行為,缺乏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戰略思想。因此,以“應試教育”為特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製約著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為了加深認識和糾正“應試教育”的弊端,蘭州教育係統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轉變觀念,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在辦學指導思想上,確立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辦學方向,以全麵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根本目標;在教育內容和質量要求上,強調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麵提高教育質量上下功夫;在落實基礎教育任務上,注重麵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重視人的個性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在教育方法上,主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力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活潑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總之,隻有實現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才能真正實現推進素質教育的目的。
1999年,蘭州市啟動了“素質教育工程”,主要措施為: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與協調;向社會、家庭、學校進行廣泛宣傳,進一步把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作為前提;把加強薄弱學校改造與示範性高中建設作為麵向全體學生的突破口;更新課程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實現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加大改革招生製度,革新督導製度;加強科研依靠教育科研提供決策依據和行動指導。為配合“素質教育工程”的開展,省教委召開全省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不斷擴大素質教育實驗的範圍,並根據教育部《關於推進素質教育,調整中小學教育教學內容,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的意見》的精神,本著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有利於教育教學秩序穩定的原則,調整了現行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主要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同時,組織力量參與建設和推行國家新課程體係,為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做好課程教材方麵的準備工作。2000年,省教育廳與蘭州市研究決定,蘭州市小學升初中,劃片就近招生,免試入學。這一改革措施的推行,有利地促進了在小學改革“應試教育”而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同時也基本解決了學生向重點學校擇校的問題,有利於加強和促進薄弱學校的建設。
2000年以來,為了深入開展教育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蘭州市教育局製定了《蘭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工作方案》,確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步驟,即2001年開始啟動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城關區、七裏河區進入國家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小學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正式開始。2002年,市教育局出台了《蘭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成立了蘭州市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小組、工作小組,標誌著全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全麵啟動。2003年,全市近郊四區及榆中縣、皋蘭縣義務教育階段的1年級和7年級執行新的國家課程標準,使用新課程教材。2004年秋季起,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的1年級和7年級全部執行新的國家課程標準,全部使用新課程教材。2005年,初步建立符合課程改革要求的義務教育階段質量評價體係,著手研究中考製度改革;開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準備工作。2006年開始,對首批執行國家課程標準的初中畢業生按國家課程標準,采用新的中考製度和評價體係進行考核和評價;全市普通高中1年級全麵執行新的普通高中國家課程標準,並使用新教材。同時,建立各級課程改革組織機構和培訓機構,分級進行教師培訓工作,建立新的課程改革評價製度和考試製度,製定了經費、組織、物質、師資等方麵的保障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