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教師辦學是江隆基一貫的教育思想。他到蘭州大學後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結合蘭州大學的實際,他提出了“各得其所,各展所長”,建立“又紅又專”的教師隊伍的思路。正確估量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貫徹知識分子政策的基本點。蘭州大學的教師隊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曆次政治運動的鍛煉,在政治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是一支整齊合格的教師隊伍。但是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麵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從政治思想上估量教師隊伍,這是學校教育中貫徹知識分子政策的基本點。江隆基依據他二十多年來從事高等學校領導工作的親身經驗,於1961年12月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公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我國“高等學校教師是由兩部分人組成的,大部分是解放以後成長起來的青年知識分子,小部分是舊社會過來的中老年知識分子”。他認為青年知識分子是在社會主義製度下由黨培養教育出來的,基本上是工人階級的知識分子,在教學上已成為高等學校的一支重要力量。中老年教師也已在黨的領導下,經過較長時間的教育和自我改造,在政治上、思想上和業務上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他們當中大多數是能夠辨別政治方向,分清大是大非,願意跟著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又具有專門的科學知識和較豐富的教學經驗,所以,必須同他們加強團結,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且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為他們創造一些必要的條件。江隆基對教師隊伍的估量以及對知識分子政策的主張,是符合高等學校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江隆基公開地表明自己的看法,需要有極大勇氣並冒很大風險。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1957年提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問題以後,從來沒有人對此公開提出過異議。1961年雖然提出調整知識分子政策,但是這個關鍵性的“帽子”,並沒有人觸動。直至1964年6月,周恩來總理在“文藝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會議”上提出知識分子的絕大部分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此前在國內尚未見到對知識分子的“帽子”及其相關政策方麵直接了當的闡述。因此,江隆基對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正確估量,不僅直接影響著蘭州大學知識分子政策的正確貫徹,從而從根本上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而且對全國高等教育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江隆基十分注重尊重教師,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他說,尊重教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前人的勞動”。他認為,知識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結晶,科學則是高層次的知識,知識和科學都是前人的勞動成果。人類知識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和連續性。人類知識的進步,都是在繼承和發揚前人勞動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將知識推向新的境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知識連續的媒介、手段愈來愈豐富、愈來愈多樣化,但是一個最基本的途徑則是不容改變的,那就是教師的“教”。教師是知識的積累者,也是知識的傳播者,是為社會生產培養勞動力的主要承擔者,是將知識、科學物化為勞動力的媒介。教師的勞動是構成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的勞動是崇高的,尊重教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前人的勞動”。
“重師必先師自重”,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江隆基常借用它來勉勵教師以提高自身素質。他認為,學校教育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後備力量的任務,教育事業是崇高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位教師都應當有熱愛教育的思想和奉獻教育的精神,這是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在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學習教育理論,學習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教師教書是職責的要求,但是要教好書,則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好書”是合格教師的表現,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認真備課,認真講授,認真檢查教學效果,還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