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改舊立新探索新製 調整改造徘徊發展(1)(3 / 3)

學製是學校教育內部結構及其相互關係的反映,是對學校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其銜接、轉換等的具體規定,對學校教育工作起著指導和約束的作用。

我國舊學製,基本模仿日本、美國的教育製度。建國後,隨著人民教育事業的建立和發展,舊學製的弊端越來越明顯。1951年10月,政務院頒發了《關於改革學製的決定》。新學製規定,所有學校都要向工農開門,把各種形式的幹部學校、補習學校、訓練辦班和工農速成學校放在重要地位;小學“四二製”改為“五年一貫製”;大學和專門學院的修業年限為3-5年,專科為2-3年。新學製頒布後,甘肅省及蘭州教育行政采取措施,落實學製改革的決定,開展工農識字教育,舉辦工農速成學校、業餘學校、各類幹部專修科、補習學校和中等技術學校等。小學五年一貫製的推行,由於師資、教材等條件準備不足,困難較大。於是,從1953年秋季起,停止推行五年一貫製,小學仍暫沿用四二製,分初、高兩級,初級四年,高級二年。由初小升高小,須經過入學考試。入學年齡,初小為7歲,高小為11歲。

高等教育體製的整頓與改革,從院係調整開始。1950年,中央教育部結合高校的接管、整頓與改造,學習引進蘇聯高等教育的經驗,陸續提出了院係調整的原則和意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有計劃、有重點的院係調整。蘭州高校的院係調整在上述背景下開始進行。同年2月,奉西北教育部命令,設在蘭州的西北農業專科學校撤銷,將其農田水利科並入蘭州大學,後又調整到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科並入獸醫學院,農業經濟科並入蘭州大學。12月,原國立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獸醫學院,又將西北農學院的畜牧獸醫係並入,1951年冬擴充、改建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8月,新成立西北民族學院,設語文係、政治係、軍政幹部訓練班和預科。

1952年5月,中央教育部發布《全國高等學校院係調整計劃》。不久,甘肅各院校先後成立院係調整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調整過程中,蘭州大學文學院英文係並入西北大學,俄文係並入西安新建的西北俄文專科學校,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係並入新建的西北民族學院。同時對校內部分係科也進行了調整合並。如停辦法律係,將動物係、植物係合並為生物係等。1953年7月,西北教育係並入蘭州大學中文係。1954年9月,中央教育部決定蘭州大學醫學院獨立建院,定名為蘭州醫學院,設醫療專業。西北師範學院的院係調整較早,變動較大。從1951年起,先後增設中文、史地、美音、理化、數學、外語,生物等7個二年製專修科,將外語係合並到西北大學英語係,1954年將幼兒教育係合並到教育係,體育係、科合並到西北體育學院,同時又將曆史與地理、物理與化學、音樂與美術分科設置。1956年暑期,仍恢複設立體育專修科,並設5年製的音樂、美術專修科,招收初中畢業生。

經過院係調整,在甘肅設有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西北畜牧獸醫學院、西北民族學院和蘭州醫學院5所高等院校。加上新成立的甘肅師範專科學校,六院校共有本專科在校學生近8000人。1958年,又增建了蘭州鐵道學院和甘肅工業大學兩所高等工科院校。

20世紀50年代初、中期的院係調整,對於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計劃、按比例地培養各類建設人才,起了積極作用。對於建立甘肅地方高等教育,建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體係,奠定了基礎。隨著院係的調整,學科發展,調進補充了一批師資和學科帶頭人,提高了教學、科研水平。但是在高等教育基礎仍相當薄弱的甘肅,將一些係科調往外省或停辦,造成農、商、外語、體育類專業的削弱,工科、法學類專業的缺門,在以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對蘭州高等教育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在學製改革的同時,進行了教育管理體製、學校行政管理體製、學校內部管理體製等各方麵的改革,還通過團結教育改造知識分子,確立教育向工農大眾開門的方針,初步確立建設社會主義教育的基本框架。

在建國初期建設新教育的過程中,學習蘇聯教育管理體製和教育教學方法是一項重要內容。1950年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建設新教育,必須借助蘇聯的先進經驗。建國伊始,我國受到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封鎖,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過渡時期我國工業化建設得到蘇聯援建的有156項大型工程及其配套項目。學習蘇聯教育經驗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興起的。對蘇聯教育經驗的學習經曆了兩個階段:1952年以前,主要學習蘇聯的教育理論;以後,以改革教育內容為中心,全麵仿照蘇聯的教育製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