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盟約,五國的商人在五國之內自由通商,任何一國不得向其餘四國的商人收取稅費。
第四條盟約,五國中某兩國若有糾紛,其餘三國需從中調解,任何一國不得無視其餘三國的調解,否則就將視為背盟。
第五條盟約,五國中任何一國若出現內亂,其餘四國有權力平定該國內亂,扶植該國合法繼承人繼承君位。
費再興說的五條盟約,第一條夏侯玄德完全可以接受。
第二條雖然有些限製外交自由,但是夏侯玄德也可以接受。
第三條雖然有些限製經濟自由,但是夏侯玄德咬一咬牙,也能忍了。
第四條就有些損害國家利益的嫌疑了,夏侯玄德有些猶豫。
第五條那是觸動了夏侯玄德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經,夏侯玄德堅決不能同意。
夏侯玄德沒有兒子,國無儲君,而且夏侯玄德這麼大年紀,再生養兒子的希望也很渺茫了,將來他隻能從弟弟或是侄子當中挑選一個接班人。
如果宗室裏有人對自己挑選的接班人不滿,趁機發動叛亂,以曹國為首的其餘四國就會以平亂為名,公然幹涉杞國內政,扶植一個親近他們的傀儡政權,然後一步步蠶食杞國,直到把整個杞國都吃掉。
那樣的話,夏侯玄德就成了葬送杞國江山的千古罪人了,這是夏侯玄德無論如何也承受不起的罪名。
夏侯玄德告訴費再興,五條盟約,前四條杞國能接受,但是第五條杞國不能接受。
費再興勸說夏侯玄德,“玄德公,這第五條盟約是保證我們五國的政局穩定,一國有難四國相助,對杞國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有這第五條盟約,我們五國就不會出現諸子爭位、兄弟相殘的亂象了,不知玄德公有什麼想不通的?”
夏侯玄德皺著眉頭,說:“我歲數大了,腦子反應有點慢,事關重大,這樣吧,容我回營之後和臣下商議商議,明天再給曹君及諸位國君一個答複。”
費再興有些不耐煩,撇了一下嘴,“玄德公,大丈夫做事快刀斬亂麻,何必什麼事都要和臣下商議,七嘴八舌的,能爭論出個什麼結果?”
夏侯玄德憨厚地笑了笑,說:“我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遇到重大事情不和臣下商議商議,我這心裏就不踏實。”
費再興和蔡、陳、息三國國君都對夏侯玄德充滿了鄙夷,夏侯玄德執意要回營和臣下商議,四國國君也不好阻攔,明天等著夏侯玄德的消息吧。
其實夏侯玄德說要和臣下商議,隻是一個借口而已,他已經在心裏拿定了主意,退出五國會盟。大爭之世,強權就是公理,五條盟約聽著利國利民的,都挺好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可能就會變了味兒。
五國當中實力最弱的是杞國,實力最強的是曹國,曹國早就有覬覦杞國之心,郎曉寧就是費再興派到杞國充當間諜搞破壞的。費再興弄了這麼一個五國會盟,其實就是想把杞國和曹國綁在一起,一點一點控製杞國。
夏侯玄德年紀大了,沒有子嗣,等夏侯玄德死了之後,費再興就會以第五條盟約為名,直接幹涉杞國內政,將杞國完全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中,費再興的狼子野心,夏侯玄德算是看透了。
夏侯玄德回到了杞國營地,告訴史光胤,杞國要退出五國會盟,明天就拔營回國。
史光胤說:“君上,您今天沒有在盟書上簽字蓋印,費再興很有可能看出來您要退出五國會盟,他奸計敗露,很有可能狗急跳牆,對您下毒手。”
“他還敢帶著軍隊來殺寡人?”夏侯玄德叫道。
史光胤說:“這野豬林畢竟是曹國的地盤,咱們不得不小心一點啊。”
夏侯玄德蹙眉沉思,“大統領,那你說怎麼辦?”
史光胤說:“君上,依微臣之計,我帶著大部隊護送您的鑾駕走官道回杞國,您則化裝成百姓,找幾個得力的弟子,護送您抄小路回杞國。”
夏侯玄德想了想,說:“好,就依大統領的計策。”
夏侯玄德化裝成百姓走小路回杞國,這是絕密,除了夏侯玄德和史光胤,沒有第三個人知道。護送夏侯玄德的人選,既要有實力,又要靠得住,史光胤想來想去,想到了孟公瑾和石正峰、七彩、蘇廣益他們師徒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