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纂誌吟詩,文化成就輝煌(1)(2 / 3)

唐璉,字汝器,號介亭,是清代蘭州著名的藝術家,書畫俱佳。他的畫先學倪雲林,後學荊浩、關仝、李龍眠,經過融會貫通,遂自成家數。《國朝畫後續集》和《墨香居畫識》對他的評價是:“點染雲山,蒼茫古秀,陝人目之為小子畏。”子畏是明朝唐寅的字,可見對唐璉的畫評價之高。唐璉的書法也很有名,他的學生任國鈞說他“行年七十有餘矣,而畫法入唐,且能日作蠅頭千餘字,勤勤忘倦。”唐璉的書法古樸雅健,真、草、隸、篆均有自己的特點,特別講求骨力,正如唐璉自己所說:“學書不貴形貌,筋骨精神尚焉。”據陳永革《清代隴上著名書畫家唐璉》一文介紹:他精通詩、文、書、畫、印、琴、醫、道學等,集多種技藝於一身,尤擅書畫和醫學。清乾隆年間至甘肅名勝榆中棲雲山(現蘭州市東郊榆中縣境內的興隆山西山)修道,住持四十餘年,道藝甚高。他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在書畫理論上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精辟的論述。在書法方麵,他十分重視書道,認為學書者要懂得文字的源流,考究真、草、隸、篆、行諸書體的演變,不作媚世之書。他在當時的金城藝苑中與朱克敏齊名,同被譽為“蘭山二秀”,著有《鬆石齋印譜》等,作品流傳甚多。唐璉書法諸體皆精,尤以行草書顯山,其流傳於世的書法作品也以行草書居多。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並達到了返璞歸真,自然大成的最高藝術境界。作品《唐璉行書七言對聯》用筆老到,自然流暢,上下聯錯落有致,方圓兼施,一氣嗬成;用墨粗細變化有致,枯潤結合天成,善用膠,淡墨法;筆法或連或斷,或慢或疾,或輕或重;結體上緊下鬆,以長勢為主,兼用方、扁體;造型優美別致,變化多姿,章法布局協調,厚而不實,虛而不空,恰到好處;落款鈐印與正文渾然一體,灑脫秀麗,飄飄然如有仙氣。

唐璉的學生溫虛舟也是清代蘭州有名的畫家。溫虛舟名又新,號野園居士。幼年即喜歡繪畫,長大後拜唐璉為師學習書畫。成名以後,為表示永遠不忘老師的教誨之恩,捐資刊刻了唐璉的書畫理論專著《鬆石齋集》。溫虛舟擅長畫山水、人物,其畫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馬虎臣,名文炳,字虎臣,號正山道人、五泉髯叟,清同治、光緒間蘭州人,回族,是清代蘭州有名的回族畫家,他的花鳥畫取法八大山人、石濤、李複堂等,筆墨簡練豪放。馬虎臣精山水花卉,特別善畫寫意墨牡丹,被人們稱之為“馬牡丹”。他所畫的牡丹,一花數葉,疏斜曆亂,別具情趣。他的畫作曾經受到清太後慈禧的賞識。清同治六年,陝甘總督穆圖善慕名觀賞他的畫卷,感慨萬端,歎賞不絕。他所畫的“雪景圖”、“墨牡丹”等現藏於甘、寧、青穆斯林家庭。

馬虎臣不僅善畫,而且也善詩,他所寫的七絕“不官不隱亦優哉,多少名花掌底開。為我子孫留富貴,玉樹之下起樓台”。抒發了致力花鳥畫創作的願望。他常與回族進士馬中律、舉人馬世燾以及名畫家朱克敏、溫虛舟友好往來。

清代,蘭州書法名家甚多,從現存的一些碑刻、名勝楹聯看,曆代肅王、曆屆地方官員大多能文善書,如林則徐、左宗棠等,都是書法大家,隻不過這些人由於政績過於顯著,其書法往往被人們忽略。

楹聯與書法的完美結合,是明清特別是清代蘭州士人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蘭州雖地處西北邊陲,但自有明以來,人文頗盛,除詩詞而外,楹聯佳作亦複不少,遺憾的是,由於時過境遷,清以前的楹聯幾乎無存,現存楹聯均為有清以來的作品。各種類型、各種內容的楹聯都有,但影響較大的則是名勝建築楹聯。清代以來,在蘭州題過聯的有名的或較有名的楹聯作者主要有梁章钜、譚雲觀、查九峰、吳柳堂、左宗棠、裴伯謙、龔允凱、謝威鳳、吳可讀、劉一明、譚鍾麟、劉爾炘、吳鎮、慕壽祺等數十人。

蘭州地區的楹聯書法最早起於何時,至今尚無定論,但至明清時期,已經十分興盛。自清代以來,蘭州的官府、書院、寺廟、名勝古跡以及一些較有規模的民居等處,均廣泛采用書法楹聯以增添其文化內涵,加之文人墨客又往往以書法楹聯相互酬贈、收藏,流風所及,影響到一般民眾,從而使書法楹聯的實用領域和藝術領域不斷擴大。

從蘭州楹聯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看,有描寫蘭州勝景的、有借景抒情的、有以事言理的、有闡揚宗教義理的、有歌頌聖人的、有頌揚對國家和對地方做出重大貢獻的曆史人物的、有表達作者憤世嫉俗,憂國憂民的,內容複雜,不一而足,總是以個人的身份地位、所處的時代環境、個人的思想理念、當時的心情等的不同而不同。

明代和清代鴉片戰爭以前,由於社會比較穩定,經濟發展也較快,士人心態比較平衡,所撰對聯多為描繪河山之美,名勝之優,表達個人的胸懷抱負,借景抒情,借景傳意之作。

吳可讀是清代蘭州本土楹聯成就最大的士人之一,在全國也是很有一些影響的。他的《攜雪堂詩文集》中,《攜雪堂對聯》部分收聯87副,其中有死諫前自挽聯:“九重懿德雙慈聖;千古忠魂一惠陵。”自題京邸聯:“萬事未甘隨俗轉;一官辛苦讀書來。”題蘭州精忠祠聯:“碧血奠英靈,萬古忠臣惟孝子;翠微傳妙句,千秋名將幾詩人。”題蘭州甘肅貢院聯:“廣廈萬千間,地轉長安,文運從來關國運;聖朝三百載,天生名相,將壇拜後又詞壇。”題甘肅甘穀石作子墓聯:“共仰孔門高,問顏曾七十之徒,何處最多佳士;休言秦俗悍,自鄒魯三千而外,此間大有傳人”、“梓裏訪遺蹤,看空庭草碧,荒塚花殷,何處是唐封宋讚;杏壇親教澤,聽渭水鶯啼,隴山鳥語,此中有化雨春風。”題蘭州甘肅貢院聯長達192字(見前),是全國書院楹聯中最長的。聯語典雅豐瞻,氣勢恢宏,狀寫出舉院的宏大規模,甘肅的壯麗河山以及貢院對甘肅人文進步的巨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