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兩度為都,文武士子輩出(2)(3 / 3)

自中唐天寶安史之亂後,吐蕃乘虛占領包括蘭州地區在內的隴右,“河湟盡沒空遺丘”(元稹《西涼伎》)。此後,曆經五代、宋、元諸朝,多數時間是在遊牧民族的統治和戰爭破壞之下。雖然統治蘭州的各個民族政權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都比較重視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但由於頻繁戰亂,經濟蕭條,文化事業的發展受到很大製約,蘭州地區產生士人的條件受到極大限製。

隋唐宋元時期,蘭州士人活動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本土士人大多東去,未在本地活動,二是中原士人因各種原因西來,在蘭州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作品。

隋唐時期,蘭州地區出現了一批士人,本土士人中較有影響的有薛舉、王孝遷、辛雲京、辛鎲等人。外地士人主要有高適、岑參、鄧千江等。但由於頻繁的戰亂等客觀原因,蘭州本土士人基本沒有留下什麼著作,即使有一些,也因戰火等原因散失無存,見諸史冊的幾乎沒有一本。

薛舉,祖籍河東汾陽(今山西萬榮),其父薛汪,隋初遷居金城(今蘭州)。舉容貌魁偉,武敢善射,驍武絕倫,家產巨萬,好結納邊豪,雄於邊朔。隋大業末,任金城府校尉。時隴西群盜蜂起,百姓饑餒。大業十三年(617年),金城令郝瑗,招募數千兵士,派遣薛舉帶兵討捕隴西群盜。舉乘郝瑗集中全城官吏,置酒為士兵送行的機會,與其子仁杲及同謀的十三個人,在酒席座中劫持了郝瑗。以收捕反叛者為借口,拘捕了郝瑗,發兵囚禁了郡縣官員,起兵反隋,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得到人民擁護。於是自稱西秦霸王,建元秦興。

薛舉起兵時,隋朝將領皇甫綰帶兵一萬駐劄在枹罕,薛舉選了二千人的精銳部隊,親自率領去攻打枹罕皇甫綰,與皇甫綰的軍隊在赤岸相遇。兩軍對陣,在還未開戰時,忽然狂風暴雨大至。風雨最初吹向薛舉軍陣,但是皇甫綰沒有乘勢出擊;忽然風向突變,吹向皇甫綰的軍陣,一時之間天昏地暗,敵方軍中擾亂。薛舉乘機一馬當先,衝向敵陣,眾軍緊緊跟隨,隋軍大敗,皇甫綰逃走,遂攻陷了枹罕,一時之間聲威大振。

此役之後,隴右小股起義軍紛紛來歸降。當時,羌人首領鍾利俗擁兵2萬在岷山界,得知薛舉攻陷枹罕,便帶領全軍投降薛舉,於是薛舉兵勢大振。又率軍攻占鄯州(今青海樂都)、廓州(今青海貴德南),數日之間,盡有隴西之地,聚眾至13萬。

大業十三年七月,薛舉正式稱帝,建都蘭州,王宮設於今《蘭州晚報》社所在地。將其先祖宗廟置於城西南今華林坪上,故後人亦稱華林坪為薛王坪。

薛舉攻占鄯、廓二州後,接著東克秦州,進逼河池郡(今徽縣),收降唐弼眾10萬,勢力日盛,軍隊號稱30萬,準備全力以圖長安。適逢唐高祖已入關中,遂留兵不進而轉攻扶風,被秦王李世民帥軍擊敗,殺傷殺死數千人,並一直追至隴山。薛舉兵敗後退回隴右,便想投降唐朝,被部下郝瑗勸阻。於是以郝瑗為謀主。

郝瑗建議薛舉東連梁師都,共為聲勢。厚賂突厥,請其出兵,共圖長安。薛舉采納了這一建議,並派郝瑗親自操辦此事,勸突厥莫賀咄設出兵。郝瑗與突厥莫賀咄設商定,西秦軍隊先行,突厥軍隊緊隨其後,合從並力,進逼京師。當時,唐朝都水監宇文歆正出使突厥,得此消息後,立即勸說莫賀咄設不要出兵,莫賀咄設反悔,未按計劃出兵,故進取長安的計劃未能實現。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唐豐州總管張長遜進擊宗羅,薛舉親自率軍救援,軍屯高墌城(今陝西長武北),先鋒到了幽州(今陝西彬縣)、岐州(今陝西鳳翔),李世民又率軍前來迎戰。當時,李世民估計秦軍糧少,利在速戰,便令唐軍深溝高壘,不與交戰,待秦軍無糧退軍時出擊。但不久李世民就生了病,行軍長史劉文靜、殷開山駐兵於高墌城西南,自恃兵多將廣,不設防,也不做準備,結果被薛舉乘機從其後掩殺,唐軍大敗,死者十分之五六,隻好退兵回長安。薛舉乘勝進軍,遣仁杲進圍寧州(今甘肅寧縣),唐軍不能抵敵,李淵準備遷都以避之。

根據當時的形勢,薛舉采納了郝瑗的建議,欲乘勝直取長安,卻因病而卒。薛舉死後,其子仁杲在折墌城嗣位,諡舉為武皇帝。

仁杲力大,且善騎射,軍中號為萬人敵,“然所至多殺人,納其妻妾”。因此與諸將帥平素多有嫌隙,嗣位後眾人都有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