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隻有蔣介石的捐款和軍事餘款全部到位,而禁煙專款隻有3000元。在動蕩不安的時局中,甘肅省政壇人物也如走馬燈一般。
就在朱紹良向蔣介石彙報完工作不久,就被免去甘肅省政府主席職務。1935年6月,中國代表何應欽和日本代表梅津美智郎簽定了“何梅協定”,按照日方要求,中國政府免去了於學忠的河北省政府主席職務,由商震取而代之。於學忠被調擔任甘肅省政府主席。於學忠到甘肅就職後,就把在天津結識的陶祖椿任命為甘肅省政府參議和甘肅製造局局長。
陶祖椿將清朝末年左宗棠收複新疆時購置的機器設備進行了檢修,準備製造武器。這些設備在劉鬱芬統治甘肅的時候,就已經被充分利用製造各種新式武器,曾經生產了重機槍、迫擊炮等武器。
1936年下半年,於學忠聘請了國內造像專家嚴德輝等人,來蘭鑄造銅像。實際上,是試驗整體鑄造技術,以便為將來製造重型武器作準備。在製造局(在今蘭大二院甘肅貢院舊址)西側到西南角之間的空地上,人們開始鑄造銅像。負責造像的嚴德輝,先塑造出了泥胎,然後根據泥胎做出了範。最後實施整體澆鑄,結果一舉成功。
當年目睹了此事的知情人解放後回憶說,當年陶祖椿在鑄造銅像時,經常和工人們念叨,如果鑄造成功就可以取得一舉兩得的效果,就是說可以利用鑄造積累的經驗,逐步試製重型武器。
1936年冬天,銅像已經大體完工了,共用去了上好紅銅1400斤。盡管銅像鑄造完成了,但安放又成為一個問題。自從抗戰開始,物價飛漲,而且人們關注的焦點已經集中到了戰爭上,各種經費被優先用於戰爭。這種情況下,中山亭的修建已經無從談起。人們隻好先將銅像立起來,其餘配套工程以後再說。
自1928年倡議鑄造中山先生銅像到1940年落成,前後共曆時12年之久。孫中山先生銅像就被安放在了中山林。這是一個專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的公園。自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蘭州的許多地方都被命名“中山”,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孫中山。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將五泉山寺內的秦公廟正殿,改建為孫中山先生紀念堂,中山銅像被移到中山紀念堂前,被安置在高3.5米的方形大理石基座上,正麵鑲嵌著銅質總理遺囑,上麵是高2.4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
今天,我們在五泉山上看到孫中山先生扶杖凝視,可是誰又能夠想到,這背後凝聚著的甘肅曆史風雲。
隱身蘭州的敦煌寫經
敦煌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兩個讓人們驚歎不已的寶藏“敦煌藏經”和“莫高窟壁畫”。它們構成了敦煌學的兩大支柱,而敦煌學是隨著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獻的發現和流散而出現的一門學科。敦煌藏經發現後遭受了多次倒賣,流散到了世界各地,也有不少的敦煌藏經散落在我省的武威、張掖、蘭州等地。
敦煌藏經洞的發現是一個人們所熟知的故事。19世紀末,湖北麻城的道士王圓籙來到敦煌莫高窟。1900年,他在雇人清除第16窟甬道積沙時,偶然發現了藏經洞。這個藏經洞,雖然是個麵積不大的洞中之洞,卻保存了5萬多件4世紀~11世紀的社會文書、佛教經卷、絹畫、刺繡、銅佛、法器等文物,為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曆史、地理、宗教、經濟、民族、政治、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哲學、科技提供了數量巨大、內容豐富的資料依據。寫本和刻本使用的文字有漢文,也有藏文、梵文、於闐文、回鶻文、粟特文、突厥文、龜茲文。
這些重要文物卻引來了許多貪婪者,許多外來者對敦煌藏經進行了劫掠,對中國文化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1907~1915年間,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俄國人奧登堡……紛至遝來,利用王道士的無知,以謊言加白銀的手段廉價騙購去3萬多件文書、絹畫和其他文物精品。藏經洞的發現首先得到了中國學者的重視。1902年,金石學者葉昌熾任甘肅學政,西行訪碑,以補正《語石》。1903年,他得到敦煌縣令汪宗翰寄贈藏經洞出土的絹畫《水陸道場圖》和唐代《大般涅經》4卷。他在日記中,對這些文物作了考訂、記錄和研究,並建議將藏經洞文物全部運至省城蘭州保存。後來許多曆史學、考古學和美術工作者到敦煌進行考察,敦煌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漸提高。1944年,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擔負起了保護洞窟臨摹、研究敦煌壁畫的職責。1951年,敦煌藝術研究所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礎上,擴大建立了敦煌研究院。1986年12月,敦煌被國家列為曆史文化名城。1987年8月,敦煌縣改為縣級市。同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自從敦煌藏經被人們發現以後,甘肅各地就開始陸續出現了流失的藏經,直到解放前,蘭州城隍廟一帶還有人拿著敦煌藏經倒賣。曾經在甘肅當過官的許承堯曾寫道,他在民國二年到皋蘭時,碰到有人在市場上拿著藏經的卷子四處兜售,這些卷子非常工整,字跡精美,他購買了200卷。1947年山東臨沂市人範耕球還在蘭州城隍廟附近,將無人問津的敦煌寫經購得30多卷,部分蓋有陽文“中亞望瀚樓主收藏圖書章”與陰文“寶存古物”章。此為敦煌藏經洞發現的1902年至1905年間的敦煌知縣汪宗瀚藏書印。汪作為敦煌知縣,藏經洞打開以後,他收藏了一批敦煌卷子。
據《蘭州文物誌》記述:蘭州地區共藏敦煌寫經200件,其中甘肅省博物館138件,甘肅省圖書館32件,永登縣博物館8件,甘肅省中醫學院3件。如今這些珍貴文物已經成為人們研究敦煌生活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