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未落,扶蘇變了臉色,起身行禮,將地上的苞茅收攏起來,恭恭敬敬擺放在幾案之上。
名分和秩序是人類世界穩定的基石。沒有任何一個統治者,可以絕對保證自己的繼承人是團隊中最聰明、最睿智、最有力的。如果沒有禮的約束,每一個強力睿智的人都可以挑戰尊長,那就會天下大亂、國家破滅、百姓遭殃。中國的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開始,為什麼以韓趙魏三家分晉為標誌?原因就是周天子首先毀壞了禮法,封叛亂的大夫為諸侯,給天下樹立了一個極壞的榜樣,以致弄得戰亂頻繁,不可收拾。孔夫子悲歎禮崩樂壞,力圖恢複周禮,並不是因循守舊,也不是為權貴張目,而是出於對天下蒼生的惻隱之心啊。
李斯用平和的語言,不動聲色地告誡扶蘇,不可違背禮法,不能用天子的儀仗來迎接丞相,不可將祭祀的苞茅踩在地上。扶蘇聽出了其中的深意,竟然在嚴寒的天氣中,汗流浹背,既惶恐不安,又渾身通透。
兩人又飲了幾盞,扶蘇道:“丞相好肚量。還喝得慣北方的烈酒嗎?”
李斯道:“這酒味道十分怪異,有酒的甘醇,又有奶的香甜……”
扶蘇道:“此酒名曰‘奶酒’。匈奴人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攪拌發酵而成。我聽說孔丘撰《春秋》時,就有這種酒了。荒蠻之地的劣質飲品,與國酒儀狄相比,可謂雲泥之別。扶蘇鬥膽,請丞相品評一下邊塞的風味。”
李斯飲了一盞,甩開衣袖,婉婉道:“早在上古三皇五帝時,各種各樣造酒的方法流行於民間,儀狄將這些方法歸納總結,為夏禹釀酒。禹王不愧為一代英主,喝了之後,覺得酒很好,卻沒有獎勵造酒有功的儀狄,反而疏遠了她,說後世一定會有因為飲酒無度而誤國的君王。隻到呂不韋當了權,得到無盡的富貴,就想名垂青史,也附庸風雅,糾集了一群人寫書,專門在書中記載儀狄釀酒的舊事。有了丞相的鼎助,上行下效,這酒一下成為‘國酒’,從民間村野,躋身廟堂,身價暴漲,好生了得。京城裏的將帥,都喝儀狄,品質好的,價格炒到百鎰一瓶,足夠一個都尉半年的薪金。這酒錢,自然不是喝酒的人付,都用了公款。那些奸邪小民,鑽營官吏,要從中取利的,無不以儀狄饋贈有司。這風氣從京城壞到郡縣,從廟堂壞到江湖,即使亭長、裏正這樣的小吏,也要尋儀狄酒喝。哪有這麼多儀狄酒?於是偽劣風行,十瓶中倒有八瓶是假的。大家也不揭穿,就為一個虛榮,就為一個身份。這隻鬧得烏煙瘴氣,一塌糊塗。”
扶蘇道:“上行下效,正是這個道理。”
李斯複飲了一盞,讚歎道:“儀狄雖然名貴,不過一泡黃湯,幾滴馬尿,哪有什麼好處。怎麼趕得上公子在戰陣之中,從異族騎兵手中斬獲的戰利品呢?”
扶蘇道:“這酒可不是戰利品,用錢買的。”
李斯奇道:“北軍和匈奴做生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