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官吏們喜歡用商人來辦不好辦的事(2 / 2)

強盜,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也是一個永恒的行業。從先秦時代的盜蹠到今天的加勒比海盜,一直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代表中國通俗文化最高水準的四部古典名著,一部專寫強盜,一部描寫路上到處是強盜,一部寫強盜如何做成帝王。“此樹是我栽,此山是我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用在當今林立的收費站上,也恰如其分。

但是,強盜一般選擇力量比自己弱小的對象下手,不會主動攻擊一支成建製的軍隊——今天的收費站不收軍車通行費就是例證。

灌嬰年少貧苦,青年奔波,一直懂得一個常識,民不跟官鬥,對抗就是吃虧。因此,遇上官府的人,拿幾匹布,收幾個錢,踢幾腳攤子,打幾個耳光,他都賠著笑臉,和氣生財。畢竟一年到頭,這樣的事也沒幾天,忍忍就過了,不值得為一時的氣憤,斷了生路。至於據理力爭,拔刀相向,主張權益,更是想都不敢想。現在,親眼看見小民主動找穿製服的人的麻煩,還是在官道上,大大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給他的心理帶來極大的震撼。

他認為這兩個人一定是窮瘋了,又智商極低、愚蠢衝動,才做出這種螳臂當車的舉動。接下來的事已經顯而易見了:騎兵飛奔過去,砍兩刀;還有更簡單的,射出兩支箭……

騎尉李必的反應出乎意料,他沒有下達攻擊的命令,而是用刀背拍拍兩名商人的背,又指指前方。這兩人連連點頭,推著車,快步送到盜匪跟前,鞠了個躬,放下車,又跑回來,不超過兩分鍾,這差使就算辦成了,實在是幹脆利索。這期間,軍人與匪徒,沒有一句話交流,看起來同樣的情形已出現多次,雙方都習以為常了。

這一幕讓灌嬰看得目瞪口呆,一度產生做夢的錯覺。顯然,秦軍這是向匪徒買路呢。在帝國的疆域內,在秦人的道路上,在官軍的刀槍下,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竟然發生了。

自小在市井中掙紮求生,長於算計,工於心計,卻無緣讀書,對既往的曆史一知半解,隻從父祖輩口耳相傳中,了解到這支虎狼之軍的強悍和殘忍,而看不到傳言背後另一個真實的方麵。事實上,秦國人並非未開化的蠻子,隻會爭勇鬥狠,他們老早就懂得錢的妙用,與諸侯作戰,通常是兵臨城下、錢入朝堂,雙管齊下,用最簡單、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法達成目標。當今天子做秦王的時候,商賈出身的呂不韋為相,用錢如用兵,在這一種妙法上,更是爐火純青。

解決問題,一定要用刀嗎?刀一定能解決問題嗎?有時候,用錢比用刀更有效率。那個時代的刀和錢,都是金屬的,前者能砍傷皮肉筋骨,後者會直達人心。

但畢竟是堂堂國軍,公然送禮給盜匪,實在拉不下麵子,於是用商人來辦這種事。

老祖宗玩的這套把戲,被孫子們搞得爐火純青,幾千年來,官吏們就用商人來辦不好辦的事,例子不勝枚舉,可以寫幾千本書。官員和商人的兼容共生,民間稱之為“官商勾結”。其實,哪有什麼官呢,都是商人而已。

麵對強大的秦軍鐵騎,這兩個膽大包天的匪徒竟然懶得站起來,其中一個比手勢道:“漲價了。”

李必對著灌嬰揮手道:“你去。”

灌嬰埋著頭,將財物送到盜匪麵前。

“謝主公賞賜。”耳邊輕輕傳來一個戲謔卻不乏謙恭的聲音。

灌嬰抬頭,差點暈倒——這兩個人,不,這兩個精怪,左袖佩戴的梧桐圖標,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