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北進大軍紮營休整,集中開展時政學習。
上課也是分等級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待遇:士兵踞坐,刑徒背手而立,商人跪地聽講。
秦策,以吏為師。活到老,學到老,一刻光陰也不能虛度。秦軍中配屬著吏道精熟的人,像今日美軍中的牧師,化道潤物,撫慰眾心。
今天的學習內容是“民族政策”。吏員告訴大家,帝國共有五個民族:一等貴族,屬於國家統治階層。二等軍族、三等農族,世稱平民,為國家的柱石和基礎。不過,現在大部分士兵與農民都是貴族了。四等隸族,為貴族階級服務,在公家是公產,在貴族家是私產。末等“蠹”族,蠹者,蛀蟲也,大秦帝國的“黑五類”。著書立說的人、縱橫家、遊俠刺客、逃避兵役的人、工商業者,這些人屬於賤民,沒有身份,國家使用他們時,用金錢給予補償,這些蟲子終生不得做官,更不可能封爵。
士兵牙齒咬得咯咯響,拿刀劍敲擊著鎧甲;商人低頭竊笑。
刑徒長聲歎息,亂紛紛問道:“戴罪的人不入族類嗎?”
吏員道:“各位暫時屬於管製對象,族譜無載。但是,無須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其一,全國至少一半的人是刑徒;其二,我們的社會階層是流動的,貴族沒有軍功,種不出糧食,就會變成平民;平民替國家打仗,斬獲敵人軍官一顆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農民完成賦稅後,多向國庫繳納糧食,也可以成為貴族;隸族或隸族的親屬立下功勞,也能變成平民;刑徒呢,隻要完成了國家的任務,比如築長城、修宮殿之類,也是能恢複身份的。”
“總之,砍的腦袋越多,種的糧食越多,壘的牆越多,搬的木頭越多,身份就越高貴。?”吏員總結道,“雙向流動,能上能下,前途麵前人人平等。”
這個博學稱職的吏員用蠱惑人心的語調,慷慨激昂地呼喊道:“兄弟們,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時代,是曆史上第一個倡導奮鬥改變命運的時代,是第一個打破權貴階層掌控爵位、官職的時代。隻要你有能力又努力,為國家作出貢獻,你就會得到相應的尊重,獲取匹配的權益。”
學習結束後,士兵和刑徒回帳篷,裹在單薄的破布裏發抖,肚子餓得咕咕響。商人到附近的飯店酒館,吃夜餐、喝酒聽歌、洗熱水澡,鬧夠了入住館舍。館舍中,到處是貴族的女兒,塗脂抹粉,等著做有錢人的生意。
“財主爺爺,我爹是朝廷欽封的貴族,你看,有官文在此……”
“不會是假的吧?你爹是貴族,你還出來賣?”
“他媽的貴族,胡說八道,老娘受夠了。您老才是貴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