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盛極必衰(2 / 2)

歐陽氏是嚴世蕃的生母,治家很有法度。曾因嚴嵩貪心不足,婉言相勸:“相公不記得鈐山堂二十年的清寂了嗎?”這鈐山堂是嚴嵩少年時的讀書堂。嚴嵩中進士之後,並沒有貴顯,仍然過著清苦的生活,閉戶自處,讀書消遣,曾寫過《鈐山堂文集》,為人傳誦。當時布衣素食,並不敢有其他妄想。後來踏入仕途之後,性情大變,歐陽氏這才加以規勸。嚴嵩也不是沒有慚愧過,可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已經貪婪成性,那推心置腹的話也就聽不到耳朵裏去。歐陽氏見嚴嵩不肯聽,又去訓斥嚴世蕃。嚴世蕃把母親的教誨當做耳邊風一樣,征歌選美,呼朋引伴,已經成了平常事。歐陽氏病逝之後,嚴世蕃原本應當護送棺槨回鄉,嚴嵩對皇上說臣隻有這麼一個兒子,請求將他留在京城侍奉自己。世宗準奏,於是嚴世蕃大肆享樂,除了流連聲色之外,還幹預朝事。嚴嵩那時已經衰邁,時常記憶不靈,各個部門遇到需要裁決的事情,他就會說:“怎麼不去和我兒子商議?”或者直接說:“讓東樓決定吧。”東樓就是嚴世蕃的別字。可惜嚴世蕃身在朝廷,心在嬌娃。母親病逝後,幾個月的時間裏,又添了幾個美妾。於是麻衣素群中,映著綠鬢紅顏,越覺俏麗動人。遞上去的奏折往往含義模糊,甚至前言不搭後語,世宗漸漸開始不高興,後來又聽說嚴世蕃在家縱淫,更加生氣。

隔了幾天,世宗所住的萬壽宮忽然著火,一時間來不及搶救,乘駕、服飾都被燒成灰燼,禦駕隻得移住到玉熙宮。玉熙宮建築老舊,規模狹小,遠遠比不上萬壽宮,世宗悶悶不樂。大臣們請他住回到大內,不見相從。自從楊金英謀逆後,世宗就遷出大內,不願回宮。嚴嵩請皇上移居到南宮,這南宮是當年英宗幽居的地方。世宗生來多猜忌,為人小心謹慎,看了嚴嵩的奏折,怎麼能不惱怒?當時禮部尚書徐階已經升任為大學士,與工部尚書雷禮一起請求重新修建,一個月就可以完成。世宗非常高興,馬上許可,從此軍國大事多向徐階谘詢,隻有齋祭的事情還會問到嚴嵩。

言官見嚴嵩失寵,就想落井下石,扳倒這位專政多年的大奸臣,禦史鄒應龍尤為熱衷。一天晚上,正準備草擬奏折,忽然想起之前因參劾嚴嵩而獲罪的人,一旦彈劾無效,就會身陷危機。這可如何是好?想到這裏,不禁心灰意冷,連身子也疲倦起來。這時外麵有役夫進來說:“馬已備好,請大人出去狩獵。”鄒應龍身不由己,竟然離座出門,果然有一匹駿馬,鞍韉齊備,鄒應龍當即縱身翻上。役夫把弓箭遞給他,駿馬跑了很久,都是些生路,正在驚疑的時候,猛地看見前麵一座大山擋住去路。山上並沒有什麼獵物,隻有巨石林立,他左手拔箭,右手拈弓,要射那塊巨石,一連設了三箭,都沒有射中,免不得著急起來。這時忽然聽到東麵有鳥鵲的聲音,回頭一望,隻見有叢林密蔭處露出一座樓台。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又張弓搭箭,嗖地射了過去,轟隆隆的聲音過後,那樓台已經崩塌。

鄒應龍聽到這聲巨響,不由得心中一驚。睜開眼睛再看,並沒有什麼山林,什麼夫馬,隻有桌案上的一盞殘燈似明似滅,自己仍然坐在書室中,到這裏才覺得是南柯一夢。迷迷糊糊之中,已經是三更天了,追憶夢境,如在眼前,但不知道是吉是凶,沉思了一會兒,才猛然醒悟:“要射大山,不如先射東樓,東樓倒塌,大山也就搖動了。”於是重新磨墨揮毫,擬成奏稿,第二天遞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