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開始涉足智力資本管理研究。當時,我正在為自己的博士論文選題。我的博士導師許慶瑞教授建議我做人力資源管理研究領域的題目。我閱讀了眾多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和《斯隆管理評論》等國際知名刊物上的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的文章,並且通過一係列的企業調研,我發現,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企業的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已發展到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階段,而且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傳統企業逐漸向知識型企業轉型,以操作工人為主的企業員工群體正逐漸轉變為以知識工作者為主體。因此,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任務和手段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任務之一是從企業戰略思考出發,管理員工所擁有的知識為企業創造最大的財富。因此,我把自己研究和關注的領域逐漸從單純的人力資源管理向知識管理、智力資本管理和戰略管理等領域拓展。
2000年,我從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畢業後直接進入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如果說在做博士論文期間,我還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那麼在博士後工作期間,我開始從人的角度進行智力資本管理研究。期間,我申請的課題《知識密集型企業智力資本管理:機製、模式和過程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批準號:70102003),課題《高技術企業內外部智力資本管理研究》獲得中國博士後基金資助。許多誌同道合的同事和學生也加入到我的課題組一起來做研究。2002年,我又承擔了由中國管理科學學會主編的《管理大辭典》之<;知識管理篇>;的編寫工作。《智力資本管理:創造組織新財富》一書既是課題《知識密集型企業智力資本管理:機製、模式和過程研究》的研究成果,更是我近幾年來主要研究成果的彙總。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是由於得到了諸多老師、同學、朋友和親人的指導、鼓勵、幫助和支持,我才能順利地完成此書,在此對他(她)們一一表示感謝。
本書許多內容的撰寫得到了博士後指導老師鄭紹濂教授的悉心指導。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謙和的為人修養,使學生受益無窮。在此向導師致以最誠摯的敬意!
本書在問卷調查和實證材料的收集上得到了華為技術公司的郭小賓博士和楊發明博士、中興通信公司的範保群博士、聯想集團的許為民博士、ALCATEL上海貝爾的李海波經理、寶鋼集團的徐美竹博士、東方通信人力資源部施文忠主任,以及海爾集團的張紅雲先生等大力支持和幫助。另外,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邯鄲鋼鐵、昆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萬向集團、冰山集團、西泠製冷有限公司、西子電梯集團、華立集團、杭州製氧機集團、杭州鍋爐廠和紹興絲織廠等企業接受了作者的訪談和問卷調查。沒有他們的配合和幫助,根本無法完成本書實證材料的收集工作,這裏向這些領導和朋友,以及其它接受問卷調查的未知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另外,還要感謝一直理解和支持我的家人。我的先生孤身一人在國外工作,我不能花很多時間陪伴在他身邊,對此他不僅沒有一句怨言,還經常對我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意見;我的父母和公公、婆婆輪流幫我照看年幼的孩子,使我有充裕的時間從事寫作!
最後,特別感謝在本書出版過程中付出辛勤勞動的責任編輯李傑先生和經管部主任陳小蘭博士。
由於寫作水平的限製,錯誤與缺點在所難免,懇請提出批評意見,不勝感謝。
徐笑君
2004年5月,於正文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