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吸取餐桌上的教訓(1)(2 / 3)

好景不長,在巴菲特擁有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後,這家紡織公司開始走上了一條難以回頭的下坡路,沒多久就瀕臨破產了,直到這個時候巴菲特才意識到自己在投資中犯下了巨大的錯誤。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巴菲特個人投資生涯的真正起點,但是現在看來這個起點卻並不盡如人意。值得慶幸的是巴菲特並沒有打算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堅持下去,當他發現紡織行業低下的利潤並不能為自己帶來想要的收入後,他開始果斷改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改組的第一步就是徹底與紡織行業告別,在這件事上巴菲特表現的非常堅決,為此他不惜以超低的價格將工廠的設備賤賣出去。與此同時,巴菲特開始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名義開始在市場上進行資本運作,這家破敗不堪的紡織公司就這樣進入了金融市場,並逐漸成為這個市場中的大佬。

巴菲特認為投資伯克希爾哈撒韋是自己投資生涯中相當糟糕的一個案例,他從來不去回避這個無法抹掉的事實。不僅如此,他還以此舉例,告誡投資者切不可盲目選擇那些不具可持續競爭能力的企業和公司。

資本市場上沒有不敗的將軍,即便是聰明如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也是在摸爬滾打中成長起來的。可即便如此,在他八十多歲高齡的時候他依然會犯下錯誤,讓20億美元打水漂,可是誰會在乎這些呢?它無法抹殺巴菲特在資本市場上的光輝形象,這就好比一道燒糊了的菜,不影響人們繼續食用其他佳肴一般。

我們要做的,或者說是要學的,就是不要被一次挫折擊敗,要善於去總結,隻有這樣才會在下一個路口,抓住轉瞬而逝的財富機遇。

不景氣的午餐店

並不是所有的午餐店都能像“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牛排店那樣生意興隆。實際上,當你去吃午餐時經常會發現,有些午餐店門庭冷落,光顧的人少的可憐。午餐店的不景氣是多種因素構成的,但是從根本上說還是因為沒有特色,吸引不到別人。在選擇午餐店時,我們很少會主動光顧那些不景氣的店麵。

不景氣的午餐店去不得,在資本市場上則是不景氣的行業碰不得。一家餐館不景氣,我們可以歸咎於廚師不好,老板不善經營,但如果是一個行業不景氣,那就說明這個行業整體生存困難,是整體現象,而不是個別存在,這樣的行業是投資者的大忌。

1989年伯克希爾公司投入3.58億美元在美國航空公司年利率為9.25%的特別股上,在簽訂合同時,巴菲特特意加入了這樣一條,那就是這些特別股可以以每股60元的價格轉換成為該公司的普通股票。當然巴菲特也擁有不轉換的特權,如果他實施了這一權利,那美國航空公司就需要在十年的時間裏回收這些特別股。那個時候,美國航空公司的股票價格維持在50美元。

美國航空公司的曆史並不久遠,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它還名不見經傳,1972年兼並了莫哈克航空公司之後,公司的經營才走上一個新的台階。從這以後,這家小小的公司如同變魔法似的開始了它的兼並之旅,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美國航空公司已經成為全美數一數二的航空企業了。

正式介入美國航空公司之前,美國航空公司總裁EdColodny宣布了他們與皮爾德航空公司合並的偉大計劃。巴菲特認為EdColodny簡直是一個無比神奇的管理者,他相信合並成功後的美國航空公司將成為全美最具有競爭力的行業領頭羊,正是基於這一點巴菲特希望在美國航空公司上大賺一筆。

購買美國航空公司的股票之前,巴菲特認為這是一件穩賺不賠的買賣,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更類似於賭博。在這場賭局中如果巴菲特輸了,那麼他依然會得到美國航空公司9%的優惠股息,可是如果他贏了,那他將獲得更多的美國航空公司的股票,既然輸贏都是賺,那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