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共進午餐的要訣(4)(3 / 3)

巴菲特給普通投資者的忠告是:“風險無時不在,但是風險之後往往是機遇的存在,這個時候投資者就應該想方設法的躲避風險,抓住機遇。”巴菲特認為,在資本市場上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兩種:一種是過於恐懼,一種是過於貪婪。“在投資世界,恐懼和貪婪這兩種傳染性極強的流行病,會一次又一次突然爆發,這種現象永遠存在。”

可以確定的是,恐懼和貪婪肯定會一再發生,肯定會引起股票市場價格與價值的嚴重偏離。但無法確定的是何時會發生,以及發生時後果有多嚴重。巴菲特告訴我們,利用市場波動賺錢的方法卻始終如一:“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巴菲特認為,風險往往會出現在市場被明顯高估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懷有一顆恐懼之心,千萬要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不要輕易的買入。但是當市場過於恐懼而過度打壓股價時,則意味著機遇的來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因為恐懼而裹足不前,而你則應該將它視為一個機遇大膽買進。

很多人喜歡氣勢如虹的大牛市,可是巴菲特卻認為這才是風險積聚的時刻,相對來說他更喜歡大跌,他認為對投資人來說這才是重大利好。因為股市大跌時,投資者由於恐懼而紛紛低價拋售,會形成更大的安全邊際,這個時候他可以趁機貪婪地大量買入質優價廉的便宜貨,當然高興得很了。

巴菲特喜歡大跌,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大跌使得風險變得越來越低,風險越低則說明機遇越多。“隻有資本市場極度低迷,整個企業界普遍感到悲觀之時,獲取非常豐厚回報的投資良機才會出現。”

在巴菲特所經曆的幾次大牛市中,巴菲特從來都沒有將它們視作真正的機會。他認為股市大漲,使得那些投資者因為貪婪而高價追漲買入,股價大漲使安全邊際減少甚至消失,這個時候真正物美價廉的股票已經沒有了。這個時候巴菲特總是會很不痛快,他認為:“大部分人都是對大家都感興趣的股票有興趣。其實,無人對股票感興趣之日,才是你應對股票感興趣之時。熱門股票反而很難賺到錢。”

巴菲特是這麼說的,當然也是這麼做的。1972年,美國股市是一個大牛市,股價大幅上漲。50隻著名成長股的平均市盈率上漲到天文數字般的80倍。就在所有人津津樂道的時候,巴菲特卻意識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再也無法找到股價合理的股票,於是他開始不斷地賣出自己手中的股票。這一年巴菲特的股票倉位不足16%。

不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買賣決策的依據不是漲跌的幅度大小,而是相對於價值而言價格是太貴還是太賤。也許你會問,我要尋找安全邊際大的股票,也不能光等著股市暴跌。在股市沒有大跌的情況下,如何找到安全邊際很大的個股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一家正在出現問題的優質公司,這一點我們會在後麵提到。這裏隻是簡單的為大家介紹。股市上經常會有些基礎非常好的公司,由於臨時遇見了比較大的困難,或者比較大的問題,導致這隻股票被市場拋棄。其實這個公司完全有能力解決這個短期性的問題,然後重新恢複原來的競爭能力。

歌裏唱的好:“陽光總在風雨後。”而巴菲特則發現:機會總在危險後。正如巴菲特說:“優秀的公司暫時遇到困難,會導致這些公司的股票被錯誤地低估,這反而是巨大的投資機遇。”

巴菲特深刻領悟了危機的真正含義:危機就是“危”和“機”,危險和機會往往並存。有勇氣又有智慧的人,才能從危險中看到機會,抓住機會。巴菲特幾乎所有的重倉股都是在某個公司遇到重大危機的情況下趁機低價買入的。

風險總是會有的,但是我們不能被風險瞎倒,相反我們還應該積極的利用風險給我們帶來的機會。對於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來說,在風險麵前做到麵不改色心不跳,而在機遇到來時做到沉著、冷靜的應對,這樣才會為在資本市場上遊刃有餘,成為像巴菲特一樣的投資高手,那樣即便也無法和股神共進午餐,也一樣會收獲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