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理性看待午餐桌上的一切(4)(2 / 3)

在這件事以及後來美國房地產公司被揭發出大規模舞弊行為後,巴菲特開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檢討,那就是自己過於迷信那些賬麵上的漂亮數據,往往被這些數據所迷惑,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事實上,如果自己能夠不迷信會計準則,那麼這些漂亮的數據就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所以在這件事之後巴菲特認為自己變得更聰明了,並且希望投資者能夠吸取伯克希爾的教訓。

坦白說,諸如我們這樣投資者,很難看懂會計報表上的內容,你根本不知道這些盈利內容都是從哪裏算出來的,而且作為金融衍生品,他們本身的就十分的複雜,你了解的信息十分有限,如果你隻是看到賬單表麵那豐厚的利潤,便開始動心,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與巴菲特同樣的境地,而且情況很有可能變得更糟糕,因為你未必能像巴菲特那樣從容的麵對那些表麵利潤背後的爛帳。

鑒於此巴菲特在2004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與一般保險公司相比,再保險公司有沒有一條經濟護城河特別重要。不然再漂亮的賬麵背後都有可能隱藏著巨大的無法擺脫的包袱。以再保險公司為例,它與普通的保險公司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普通保險公司經常會向政府繳納相應的費用,這些費用可以使保險公司倒閉後,讓投保人依然獲得賠償。而再保險公司則不同,因為再保險公司本身就是為保險公司分散風險的一項機製。如果它發生了問題,那可以預見的是,將會引發一連串保險公司受波及,到那個時候,哪怕賬麵做的再漂亮,也依然無法挽回巨大的損失。比如20世紀80年代,政府雇員保險公司就是因為選擇再保險公司不慎,因為再保險公司的倒閉而連累損失幾千萬美元的。

伯克希爾公司總是能夠先人一步,他們能夠及時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裏,而且作為最成功的投資公司之一,伯克希爾並沒有被再保險公司證券部門的複雜的賬目拖垮,雖然伯克希爾可能會因此而少賺上億美元,可是這些錢對於伯克希爾來說根本無傷大雅,因為他們完全可以從其他項目中將這些錢重新賺回來。

但是普通的投資者卻沒有這樣的實力,所以這就要我們在作出投資時慎之又慎,一定不要被那些表麵風光的盈利賬單所迷惑。有些時候那些賬麵上的利潤不過是障眼法,你根本看不明白隱藏在它身後的巨大陷阱。

每個企業、每個行業的利潤點都會有所不同,當你做出投資決定的時候,就要比別人想的更長遠一些,比如自己投資的產業在今後是不是依然會有較高的盈利水平,隻有確保了這一點後,你的投資才是有意義的,才不會讓自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到困境之中。不要被表麵的美好景象所迷惑,靜下心來進行研究才是一個成功投資者應該做的。

牛排的價格不會一成不變

市場總是在永恒的波動,作為一家牛排店,隨著物價的上漲和下落,牛排的價格總是會對應的發生變化。“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牛排店的牛排價格就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發生了多次變更,但是不管是上漲還是下跌,牛排的味道並沒有為此而發生變化。一個小小的牛排店都會在市場的波動中產生變化,資本市場的波動就更不用說了。

經濟學大師格雷厄姆認為,內在價值和投機因素使得市場隨時都處於波動之中,但是不管發生什麼,股票市場的價格始終都是圍繞股票的內在價值而波動的。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價值因素是由公司經營的客觀因素決定,它往往需要人們經過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後才可以確定下來。投資者隻有在對股票的內在價值做出準確判斷後,才能間接的影響市場的價格,因為他們總是希望能在最接近價值的位置買到股票。

格雷厄姆認為:“股票市場本身沒有時間進行這種科學的思考。盡管沒有什麼正確的價值衡量方法,它必須先把價值確立起來,然後再尋找其根據。因此,股票價格不是精心計算的結果,而是不同投資者反應的總體效應。它對實際數據並不作出直接反應,隻有當這些數據影響買賣雙方的決策時它才作出反應。”

作為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巴菲特十分認同老師的觀點,1987年,巴菲特在伯克希爾的年度報告中用格雷厄姆的一句話來總結了他的以上觀點:“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台投票機;但從長期來看,它是一台稱重機。”在巴菲特看來,這是關於股市波動的永恒規律。對於一個投資者來說,短期的內的價格波動往往會因為瘋狂的表現而給投資者帶來巨大風險,而在長期的趨勢中,股票的價格卻會相對穩定,這個價格才是對企業價值的真實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