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經過數輪競拍之後,趙丹陽以破天荒的211萬美元的天價競拍獲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資格,趙丹陽的這筆巨款也讓巴菲特的午餐真正成為了“天價午餐”。競拍結果出來以後,連巴菲特本人也深感驚訝,在接受美聯社的記者采訪時,巴菲特說:“這個金額真的讓我大吃一驚。”
很多人認為趙丹陽瘋了,在他們看來,巴菲特雖然在投資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並不是神,用如此巨大的一筆錢,去和一個普通的老頭吃一頓飯實在是得不償失。但是,市場卻不這樣認為,2009年,在趙丹陽赴美參加這頓天價午餐之後,他所持有的物美商業開始漲勢如虹,一舉創下了兩年半以來的新高,四天之內漲幅高達22.14%,短短幾天的時間,物美商業就為趙丹陽創造了1.56億港元的利潤,由此可見資本市場對這樣的天價午餐十分的追捧。
這次午餐之後,很多問趙丹陽這頓“天價午餐”究竟吃的值不值,趙丹陽的回答是非常值。在3個多小時的午餐時間裏,趙丹陽學到了很多東西,那些曾經困擾他的問題一一得到了答案,趙丹陽認為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有了答案,在之後的投資過程中,他才得以大戰拳腳,在資本市場上“重手”出擊,而自己在午餐之後所取得的收獲也遠遠大於211萬美元的午餐費。
巴菲特從年幼時候開始投資,他所經曆的牛市、熊市遠非一般投資者可以匹及的,在市場的更替中,他積攢下來的經驗,並不是37歲的趙丹陽憑借自己的經曆而能想到的,因此,他希望從這位老人身上汲取一些實用的投資經驗。在趙丹陽看來,巴菲特的一生的投資經驗,本身就是難以估價的寶藏。
趙丹陽從巴菲特那裏學到的最寶貴的知識就是研究不透的股票,就幹脆不買,上市公司不配合作基礎調研的,也一律不買。趙丹陽似乎找到了投資的真諦:“這個世界選擇很多。即便持有現金,也不要虧錢啊。是不是?”他在投資之前,就已經把投資的風險都想明白,看清楚了,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不管未來會不會有泡沫,是否會經曆熊市,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像巴菲特那樣投資,認定了就堅決的持有下去。
在天價午餐之後,趙丹陽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讓自己受益匪淺,在那三個小時的時間裏,雖然自己有很多的問題要向這位全球最富有投資智慧的人發問,但是他更感興趣的還是巴菲特對於中國經濟看法,他希望自己能夠借助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上有所斬獲。
2008年,在趙丹陽宣布離開A股市場後不久,中國股市便開始走上了下坡路。到2009年,很多個股下跌了50%以上,慘遭腰斬,有的跌落幅度甚至更大。趙丹陽雖然在香港市場上也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是與A股市場的投資者相比,他已經儼然是個贏家了。
時至今日,趙丹陽的“天價午餐”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不管別人怎麼看,趙丹陽已經取得了屬於自己的勝利,在不久的將來,他也依然會秉持著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繼續在資本市場上上演“趙丹陽式的勝利”。
天價午餐,貴在交流
莫尼什·帕伯萊帶著家人來到牛扒店的時候,並沒有覺得有絲毫的緊張,這家牛扒點他十分的熟悉,就在前不久他還在這裏剛剛用過午餐。兩個小女兒十分的歡快,她們蹦蹦跳跳的圍繞著父親,當一個白發老者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她們才安靜下來,老人手裏拿著兩塊不錯的巧克力,放在她們手中,這更像是一頓人們常見的四世同堂的家庭宴會,2008年的天價午餐會就在這樣的氛圍中開始了。
莫尼什·帕伯萊在30歲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誰是巴菲特,更不知道什麼是價值投資。他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陪家人旅行中。有一年,去和夫人從倫敦度假返回芝加哥的航班上,莫尼什·帕伯萊百無聊賴的拿起一本彼得·林奇的書。對於一個工程師來說,彼得·林奇所描述的一切是讓人感到驚奇的,原來在工程設計之外還有這樣一個世界。莫尼什·帕伯萊是一個喜歡鑽研的人,在那次旅行結束後,他開始研讀彼得·林奇的著作,可是在讀了幾本之後,莫尼什·帕伯萊發現自己手頭已經沒有其他彼得·林奇的書可讀了。他想到書中有這樣一段:巴菲特給我打來電話,請求我允許他引用我作品中的一段故事。莫尼什·帕伯萊是在這裏第一次知道巴菲特,他簡單的認為,既然林奇談到了巴菲特,何不對巴菲特是何許人更多一點了解呢?於是莫尼什·帕伯萊發現了《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和《巴菲特經營之道》,這兩本書讓莫尼什·帕伯萊有所頓悟,他發現投資原來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