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優化外部治理機製
1.完善資本市場,實現產權流動的合理配置。
資本市場對公司治理結構的作用首先表現為在資本市場上股份資本具有高度靈活轉讓性,當股東發現銀行經營不善造成虧損或經理人員利用職權損害所有者利益時,便會”用腳投票”拋售公司股票,從而導致銀行股票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作為對銀行經理業績的評價和地位是否鞏固的指示器,決定了經理人員為了自己的利益便會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從而使資本市場成為約束經理行為的有力武器。其次,在資本市場上通過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關聯交易等的監管,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公司治理和業績的評價監督作用。
(1)改變股票市場股權分裂的現狀,促進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國資本市場股權結構的一個及其重要的特征,就是股權分裂,即股票市場三分之一流通股和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國有股、國有法人股的不流通,扭曲了股票價格形成機製,極大地影響了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這一特征造成了中國資本市場和其他市場存在質的差異。比如,在美國市場,公司決策者可能更願意選擇債務型融資,而在中國可能更傾向於股權型融資。這說明中國的資本市場結構是有根本缺陷的,這種缺陷是任何政策和公司決策都要麵對的,其效率也會大大衰減。原因就在於人們對這個特殊市場結構的不確定性的擔心,人們不知道這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權在何時、以什麼價格和方式流通。這種根本缺陷,造成了公司治理的低效率,資本市場無法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功能。因此,以合理的價格和合適的方式實現法律意義上的全流通是中國資本市場麵臨的非常迫切的製度性問題。這個問題拖的時間越長越難以解決,付出的代價越大。
(2)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拓寬投資渠道,優化企業融資結構。
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可以改善企業的融資結構,充分發揮債務融資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而且建立在債務融資基礎上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保證上市公司高效運行的一個重要機製。特別是在我國銀行債券軟約束的情況下,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具有更加現實的意義。發展企業債券市場目前應做好以下工作:(1)確立市場監管模式,改變監管主體實際缺位的現狀。發展我國的企業債券市場,不僅要重視其融資功能,同樣也要重視其金融功能。考慮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整體培育問題,直接的結論就是用市場化的監管模式取代原有的政府主導型的監管模式,同時改變由於監管主體分散造成的監管主體缺位的現狀。(2)政府減少行政幹預,並在政策上對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給予支持。比如逐步放開企業債券發行利率的限製,由市場定價等。一旦當發行利率放開以後,不同信用等級和流動性的企業債券將在企業債券市場上形成不同的利率水平,並反映出不同的風險溢價和流動性溢價,這更增加了發行人的積極性。(3)加強市場中介機構的培育,建立完善的企業信用評價體係。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需要多種中介機構,尤其是資信評估機構的積極參與。企業的信用是企業發行債券的基石,不斷培育和完善我國的企業資信評估機構和企業信用的評價體係,可以使信評估機構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客觀、公正的投資決策依據,促進企業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4)提高企業債券品種結構,增加債券的流動性和可轉換性,不斷完善企業債券市場的結構體係。個體之間必然存在差異,各公司因權益關係、資產規模、融資目的、投資項目等因素的不同,對發行何種債券有不同的要求。同時,由於我國企業債券品種單一,投資者選擇餘地不大,投資風險的規避較困難。因此,進行企業債券品種的創新,能為債券發行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更加廣闊的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