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當前就業形勢的基本特點
(一)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率較高
隨著經濟的較快發展和—係列鼓勵就業政策的實施,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機製已基本形成,甘肅省的就業規模不斷擴大。2004年,甘肅省就業人員1520.46萬人,比上年增加9.61萬人,增長0.93%;比2000年增加44萬人,年均遞增11萬人,年均增長0.7%。甘肅省的就業人員自1978年以來一直不斷上升,從1978年的694萬人上升到2004年的1520.46萬人,上升了2.19倍。在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受勞動年齡人口增加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影響,甘肅省的失業人數也在增加。根據有關調查資料推算,2004年甘肅省城鎮失業人員約22萬人。
2004年甘肅總人口就業率(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8.0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城鎮為45.58%,農村為63.18%。從“五普”數據看,甘肅省就業率呈倒“U”字分布,60歲以上人口就業率偏高,為37.85%,加劇了就業競爭。高水平的總人口就業率反映出甘肅省的高就業模式,目前出現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反映了從高就業模式向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就業模式轉變。表現為今後總人口就業率呈下降趨勢,非經濟活動人口上升,這種趨勢將以失業人員、提前退休、進入非正規部門人員增多及16-23歲就學比例提高的形式表現出來。
(二)就業結構逐步優化
2004年甘肅省全社會就業人員為1520.46萬人,比上年增加9.6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39.27萬人;鄉村就業人員1181.19萬人。第一產業890.61萬人;第二產業284.63萬人;第三產業345.22萬人。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口占全部就業人口的比重分別為:58.58%、18.72%、22.70%,與1990年的69.6%、14.4%、16%相比,一產就業人口比重逐漸下降,二、三產業就業人口比重上升,就業結構逐步優化,總的格局仍是一產最高,三產次之,二產最低。與全國46.9%、22.5%、30.6%比較,主要差距是一產比例偏高,三產比例偏低。從城鄉構成來看,城鄉比為22.3∶77.69,與1990年的18.59∶81.41相比,城鎮就業人口比重上升,城鎮化水平提高。與全國35.2∶64.8相比,城鎮就業人口比重相對較低,這意味著通過加快城鎮化水平調整城鄉就業結構應該是甘肅省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經濟增長對促進就業的作用不斷下降
就業彈性係數逐年降低。2004年,甘肅省就業彈性係數0.058,也就是若GDP增長速度提高(降低)1個百分點,則就業人員提高(下降)0.058個百分點。相當於就業人員增加0.88萬人。而在2000年時,GDP增長速度提高1個百分點,就業人員增加1.34萬人。由於在第一產業存在蓄水池效應,彈性係數不能反映真實就業,隻能觀察第二、三產業對GDP的彈性。根據計算,2004年,第二產彈性係數0.077,第三產彈性係數0.178,GDP增長速度提高1個百分點,可帶動第二產就業人員增加0.22萬人,第三產就業人員增加0.61萬人,反映出第三產業吸納就業人員能力較強,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不僅能增加就業,而且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方向。但與2000年相比第三產業彈性係數也是下降的,增加就業人數也相應減少。
五、就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