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臨門一腳:關鍵時刻的促成技巧(1)(2 / 3)

這三項原則既可分開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報價永遠是隨機應變的,但要遵守“利潤最低保障”的原則。如果低於最低利潤,不如放棄交易,畢竟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掙錢。

No.066準確識別客戶的成交信號

【理論精講】

在化解了客戶的拒絕和異議之後,客戶可能會產生新的購買意向,這時就要抓住有利時機,以促成交易。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握時機,往往會前功盡棄,導致整個銷售過程的失敗。

客戶產生新的購買意向時,往往會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一定的購買信號,這時我們一定要善於捕捉這些成交信號。

一個剛上任的推銷員曾經請求喬·吉拉德觀察他做一次推銷,然後提出意見。在整個推銷過程中,喬·吉拉德隻是靜靜地觀察,而沒有說一句話。當這位推銷員開始報價時,客戶拿出一個計算器來,並且在一張紙上寫下一些數據。

看到這種情形,那位推銷員變得有些緊張而猶豫,說起話來也含糊其辭。等客戶離開後,他問喬·吉拉德:“您看見了嗎?”

“我看見什麼了?”喬·吉拉德反問道。

“他拿計算器幹什麼?這家夥肯定無心買我的車。他隻想瞎轉轉。我打賭,他會問遍全市所有的汽車商才肯做出決定。唉!和客戶打交道,我怎麼從來沒有過好運氣?”

喬·吉拉德對他解釋說:“對於客戶拿著計算器,我們可以有幾十種不同的解釋。我個人認為他顯然對車很有興趣,要不然,他就不會勞神費力匆匆記下那些數據,因此我覺得那是一種積極的購買信號。在閱讀客戶買與不買信號的時候,我提醒你應當保持謹慎。要是你自以為那是一種購買信號,而實際上卻不是,那你就很可能做出錯誤的反應,冒很大的風險。”

記住,客戶積極的眼神、點頭、沉默地認同、猶豫、詢問細節等各種具體的表現都是積極的購買信號,能否達成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購買信號。購買信號的出現預示著達成交易的時機已經到來。

所以,推銷員在銷售洽談的最後階段,應密切注視和積極捕捉客戶的成交信號,抓住稍縱即逝的時機,勇敢地向客戶提出成交建議,從而成功地進行銷售。

【推銷實訓】

客戶發出的購買信號是多種多樣的,推銷員可從以下三個方麵去識別其購買信號。

1.從客戶的語言信號去識別

語言信號是客戶在與推銷員的洽談過程中,當客戶產生購買的意願之後,通過語言的形式所流露出來的意向。如當客戶詢問使用方法、售後服務、交貨期、交貨手續、支付方式、保養方法、使用注意事項、價格、新舊產品比較、競爭對手的產品及交貨條件、市場評價等內容時,推銷員可以認為客戶在發出購買信號,至少表明客戶開始對產品感興趣。

(1)提出反對意見,找產品的毛病。俗話說:“挑貨才是買貨人。”當客戶提出異議或對產品評頭論足,或者表現出很多的不滿時,就有可能是產生了購買的意願,在盡己所能爭取其他的附加利益。

(2)讚揚其他品牌。目的和第一條所述的道理一樣,客戶是在為自己爭取好的洽談地位,以便在接下來的購買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3)詢問產品可不可以打折或者有無促銷及其截止期限。客戶總是想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產品,能少掏點錢就少掏點錢,畢竟掏腰包對客戶來說是比較痛苦的過程。能有優惠打折贈品的促銷活動,消費者一般來說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4)谘詢團購是否可以適當優惠。這也是客戶在變相地探明廠家的價格底線。

(5)客戶聲稱認識推銷員所在公司的某某人,是某某熟人介紹的。在中國,關係和麵子都是社會中人際交往很重要的東西,人情世故對推銷員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6)詢問產品保養、保修之類的售後問題。中國消費者最缺乏的就是消費的安全感,因此,客戶對保修等售後問題是購買前必提的問題之一。

(7)征詢朋友的建議。客戶是需要認同和被認可的,在自己拿不定主意或主意已定時,用朋友的建議來證明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8)打聽送貨時間或到貨的時間,尤其是對一些沒有庫存、需要向廠家定製類的、有一定生產和送貨周期的產品。

(9)客戶向推銷員詢問產品的付款方式。如定金還是全款,分期還是全額等。

(10)客戶直接“投降”:“你介紹得真好”“真說不過你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