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商務見麵禮儀(2)(3 / 3)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征。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麵,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

問候,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麼”、“身體怎麼樣”、“家人都好吧?”

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問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閑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你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遊牧為主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麼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商界人士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麵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醜。例如,一見麵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藥”,都會令對方反感至極。

常見的其它見麵禮儀

在國內外交往中,以下見麵禮在一些場合中也頗為常見:

1.點頭禮

點頭禮適用於路遇熟人,在會場、劇院、歌廳、舞廳等不宜與人交談之處,在同一場合碰上已多次見麵者,遇上多人又無法一一問候之時。行禮的做法是:頭部向下輕輕一點,同時麵帶笑容,不宜反複點頭不止,也不必點頭的幅度過大。

2.鞠躬禮

在日本、韓國、朝鮮等國,鞠躬禮十分普遍。目前在我國主要適用於向他人表示感謝、領獎或講演之後、演員謝幕、舉行婚禮或參加追悼活動。行禮時應脫帽立正,雙目凝視受禮者,然後上身彎腰前傾。男士雙手應貼放於身體兩側褲線處,女士的雙手則應下垂搭放於腹前。下彎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

3.脫帽禮

戴著帽子的人,在進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與人交談、握手或進行其它會麵禮時,還有進入娛樂場所,升掛國旗,演奏國歌等一些情況下,應自覺主動地摘下自己的帽子,並置於適當之處,這就是所謂脫帽禮。女士在社交場合可以不脫帽。

4.拱手禮

拱手禮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會麵禮,今天在過年時舉行團拜活動,向長輩祝壽,向友人恭喜結婚、生子、晉升、喬遷,向親朋好友表示無比感謝,以及與海外華人初次見麵時表示久仰大名。行禮時應起身站立,上身挺直,兩臂前伸,雙手在胸前高舉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內向外,有節奏地晃動兩三下。

5.合十禮

在東南亞、南亞信奉佛教的地區以及我國傣族聚居區,合十禮最為普遍。行合十禮時,雙掌十指在胸前相對合,五指手指並攏向上,掌尖和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側傾斜,雙腿立直站立,上身微欠低頭,可以口頌祝詞或問候對方,也可麵帶微笑,但不準手舞足蹈,反複點頭。一般而論,行此禮時,合十的雙手舉得越高,越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但原則上不可高於額頭。

6.擁抱禮

在西方,特別是在歐美國家,擁抱禮是十分常見的見麵禮與道別禮。在人們表示慰問、祝賀、欣喜時,擁抱禮也十分常用。正規的擁抱禮,講究兩人正麵麵對站立,各自舉起右臂,將右手搭在對方左肩後麵;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對方右腰後側。首先各向對方左側擁抱,然後各向對方右側擁抱,最後再一次各向對方左側擁抱,一共擁抱3次。在普通場合行禮,不必如此講究,次數也不要求如此嚴格。

7.親吻禮

親吻禮,也是西方國家常用的見麵禮。有時它會與擁抱禮同時使用。行禮時,通常忌諱發出親吻的聲音,而且不應將唾液弄到對方臉上。在行禮時,雙方關係不同,親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長輩吻晚輩,應當吻額頭;晚輩吻長輩,應當吻下頜或吻麵頰;同輩之間,同性應當貼麵頰,異性應當吻麵頰。接吻,即吻嘴唇,僅限於夫妻與戀人之間,而不宜濫用,不宜當眾進行。

8.吻手禮

吻手禮,主要流行於歐美國家。它的做法是,男士行至已婚婦女麵前,首先垂手立正致意,然後以右手或雙手捧起她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閉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輕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行吻手禮的地點,以在室內為佳。吻手禮的受禮者,隻能是婦女,而且應是已婚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