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商務個人禮儀(1)(2 / 3)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正式場合男士稍事化妝是必要的,但要淡淡地不留痕跡,否則會給人過於女性化之感,有損男子漢形象。

化妝後要全麵檢查一下,要照顧到頸部。以煥然一新的麵目出現在社交或工作場合會使自己自信、振奮。

關於化妝還要注意以下禮節:

1.不非議他人的化妝

由於民族、膚色和個人文化素質的差異,各人有各自不同的審美習慣。因此對別人,尤其是少數民族和外賓的化妝不要指指點點,妄加評論,最好也不要當眾與人家切磋化妝術。

2.不借用他人的化妝品

女士出門可將簡單的化妝品隨身攜帶(裝在小手提包內),以備特殊情況下化妝或補妝。借用他人的化妝品既不衛生,也不禮貌。

3.修飾避人

在眾目睽睽之下化妝是非常失禮的,無論是辦公室、社交場合還是公共場合,這樣做是不尊重別人、缺乏修養的表現。尤其是女士不能在客人麵前化妝,要將維護儀容儀表的全部工作放在“幕後”進行。

公認的著裝三原則

一位女主管在美國北部負責推銷工作,一直都穿著深色套裝,提著一個男性化的公文包。後來她調到陽光普照的南加州,她仍然以同樣的裝束去推銷商品,結果成績不夠理想。後來她改穿色彩淡的套裝和洋裝,換一個女性化一點的皮包,使自己有親切感,著裝的這一變化,使她的業績提高了25%。可見,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如何得體,適度的著穿已成為一門大有可為的學問。這一點對於管理者而言更是如此。

著裝時,應遵循人們公認的三原則,即:時間原則、環境原則和個性原則。

1.時間原則

時間原則,是指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應穿不同的服裝。服裝是有時代性的。比如,封建時代,女子一律穿旗袍,男子一律是長袍馬褂、對襟開衫,若有人穿西裝就會被譏笑為“假洋鬼子”。現在服裝已成為顯示風度、文化修養和身份地位的重要標誌。服裝有季節性,如在深秋時節穿一件無袖輕薄的連衣裙,很難給人留下美感。服裝還有時間性。一般有日裝、晚裝之分。日裝要求輕便、舒適,便於活動,但款式不可以使身體裸露,而晚裝則要求豔麗、華貴、珠光寶氣,可適當裸露。因此日裝、晚裝不能顛倒。

2.環境原則

環境原則,是指不同的工作環境、不同的社交場合,著裝要有所不同。比如,一個在外貿公司工作的公關小姐,總是喜歡穿款式陳舊、色澤暗淡的服裝,盡管她努力工作,能力也不錯,但好幾次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機會都被那些衣著更時髦、打扮更精神的同事爭取到了,因為她的衣著似乎在說:“我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我對目前的狀況很滿意。”因此,著裝還要根據環境場合的變化而變化,上班時不必穿高檔服裝,不能過於豔麗、裸露,而穿端莊大方的西裝、襯衫、套裙比較適合;上街不可穿居家服、睡衣睡褲;探親訪友著裝應沉穩;去醫院看望病人,應隨意大方;郊遊、運動,應輕鬆隨便;晚會、舞會則可鮮豔華麗。

3.個性原則

這裏有兩層含義:穿著對象和交際對象。也就是說,你的穿著既要適合自己,能表現自己的個性風格,又要對應別人,與你的交際對象保持協調一致。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高高胖胖的女土,上穿一件淡紅色緊身衣,下穿一條一步裙,露出肥厚的前胸和粗壯的大腿,令人擔心那身衣服隨時會崩裂;而身材矮小的小姐,卻上穿一件深色蝙蝠衫,下穿一條長長的黑色呢裙,寬鬆肥大的衣裙把她整個人都裝了進去,越發顯得瘦弱憔悴。男士也是如此。五短三粗的男子卻穿著包臀的蘿卜褲,讓人看上去十分別扭。要穿得自然得體,就得根據自己的高矮胖瘦,選擇不同質地、顏色、款式的服裝加以調整。

著裝,還受容貌膚色、年齡、職業、性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你的相貌很老成,卻總愛穿大花短上衣就顯得很滑稽,你的膚色偏黃,卻愛穿土黃色或黑色服裝,就越發顯老。你的年齡明明隻有十八九歲,卻總穿灰色服裝,必然像氣質四十歲的大嫂;著裝還要綜合考慮自己各方麵的條件和社會條件,使之穿出自我、穿出個性。比如,外形和氣質都比較活潑的女經理,其穿著可以藝術、誇張些,一件洋紅色的旗袍既可顯示出其身材美,又可將其容貌映襯得鮮亮高雅。而一位女市長的服裝設計則必須在精明幹練、獨立果敢中透出一股溫和嫻雅的天性,比如一套銀灰色套裙外加一件外套比較適合她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