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李白巧借酒醉之機公然在大庭廣眾之下侮辱了高力士,沒給他留絲毫的麵子,這樣做自然可以泄一時之憤,但他卻沒有想到由此而產生的嚴重後果,得罪一個小人而斷送了自己的功名前途,這樣做值得嗎?應該說,笑到最後的還是高力士。
曆史上這些沉痛的教訓,提醒當代的每一名管人者,在你管人時,特別是在管理小人時,任何時候都要加上一百二十個小心,隨時防止小人在你背後下絆子、打悶棍。
要隨時警惕某些人,這種人花在追求個人利益上的時間,可能要比他們花在追求公司利益上的時間多好多。
對於這種人,你必須連蜘絲馬跡都不能放過,以避免他們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與公司的利益發生衝突。
6.學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農場,想撲殺一隻小羊來吃,牧羊人的獵犬追了過來,這隻獵犬高大凶猛,狼見打不過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著眼淚哀求,發誓它再也不會來打這些羊的主意了。
獵狗聽了它的話,看了它的眼淚,非常感動和不忍,便放了這匹狼。
沒想到這匹狼在獵犬回轉身的時候,縱身咬住了獵犬的脖子,幸虧主人及時趕來,才救了獵犬一命。
這個寓言告訴人們,對於那些奸佞小人萬不可有“婦人之仁”,應該以牙還牙,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若是心慈手軟,隻能深受其害。
所以,在管理小人時,麵對小人的圈套和陷阱,你必須保持冷靜。
在對方處境不妙時,不妨痛下殺手,“痛打落水狗“。
若對方想用毒計整治你,侮辱你時,最好用對方講的道理、方法、要求,照樣畫葫蘆,反還給對方,使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還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明朝時,浙江紹興有一家大當鋪,當鋪管事有一次收購了一件古玉器,以為是稀世之寶,立即付了一千兩銀子給當者。
事後發現這是一件贗品,當鋪老板一定要這個管事負責賠償。
這個管事家境貧寒,心急如焚,實在沒有辦法。
後來受人指點,要他去向有“賽諸葛”美稱的徐文長求救,徐文長很同情這個管事,於是便向他麵授機宜。
在一般人看來,這件事已無可挽回了,因為典當者不知何人,去往何處,如何追查。
幾天以後,當鋪老板準備了一桌酒席,宴請當地名流和同行。
酒過三巡,他忽然站起來對客人說:“我今天之所以宴請大家,是因為敝鋪前些時候以一千兩白銀收購了一件天下罕見的古玉器。
這件古玉器實在是一輩子也難見到一次,再過幾天,這件寶物的當期就要滿了,在典當人按期領取之前,趁此機會拿出來,供大家鑒賞一番,為的是讓大家開開眼界。
”說完,就命那名管事入內取“寶玉”。
不一會兒,管事便急急忙忙捧出一件古玉器出來。
剛要走到眾人麵前,卻不小心滑了一跤,將古玉器摔了個稀巴爛。
老板大罵管事疏忽,一麵命人收拾碎片,一麵謝客,連聲說“對不起!”
此事傳遍了紹興城,也驚動了那個典當者。
他想:“假玉器被當鋪打碎了,我按期去贖當,他們沒有原物,隻好再行賠償,我也可以再敲他一筆銀子了!”於是湊足了一千兩銀子,按期去贖物。
當鋪管事看了當票,收點了一千兩銀子,便把那件玉器歸還了他。
騙子驚呆之後,無話可說,知道上了當,隻得乖乖地拿著假玉器走了。
無獨有偶,類似的例子並不少見。
1926年,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時,由於工作忙,時間緊,連頭發也要挨上一個多月才去理一次。
一天,魯迅路過廈門鬧市區一家頗為講究的理發廳時,忽然想到自已好長時間沒有理發了,就信步走了進去。
理發師見他身穿一件灰土布的舊長衫,腳穿一雙舊皮鞋,打心眼裏就瞧不起,冷冰冰地招呼坐下後,就拿起工具胡亂地剪了一通,不到10分鍾就理好了。
可是,出乎他的意料,魯迅竟然隨手抓了一把錢給他就走了。
理發師仔細一數,天哪,竟多給了好幾倍!心想:這位先生真不錯,下次再來理發,一定得認真地給他理好,此人有來頭,還是熱情招待才好。
過了一個多月,魯迅真的又來到了這家理發廳,恰好又碰到那位理發師。
魯迅雖然還是那副打扮,但卻受到了超乎尋常的熱情接待。
那位理發師不但遞煙獻茶,還足足磨蹭了一個多小時才把發理完。
可是這次出乎他意料的是,魯迅拿出錢來,認真地點數清楚後交給他,分文沒有多給。
理發師感到很奇怪,便硬著頭皮問原因。
魯迅的回答使理發師十分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