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領導不僅不總結經驗,反而以“一人難稱百人意”為自己解脫,實在是一種失敗。
要做到公正地讚揚下屬,領導必須妥善處理好下麵幾種情況。
(1)稱讚有缺點的下屬要公正
有的下屬缺點明顯,比如工作能力差、與同事不和、衝撞領導等等,這些缺點一般都被領導所厭惡。
其實,有缺點的人更需要稱讚。
稱讚是一種力量,它可以促進下屬彌補不足、改正錯誤。
領導的冷淡和無視則使這些人失去了動力和力量,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在一般人心目中常常這樣認為,受到領導稱讚的人應該是沒有很多缺點的人,受到讚揚應該把自己的缺點改掉,才能與領導的稱讚相符,同事看了也提不出意見。
(2)稱讚比自己強的下屬要公正
現代社會中什麼能人都有,許多單位裏也不乏“功高蓋主”的下屬,一些下屬在某些方麵也超過領導,從而使領導處於一種不利的局麵。
小肚雞腸的人容不下這些強己之人,對這些強人或超過自己長處的人不敢表揚,這也有失公正。
(3)對自己喜歡的下屬,稱讚時要把握好分寸
領導與下屬交朋友很常見,每個領導都有幾個比較得意的下屬,不僅工作合作愉快,而且誌趣相投。
稱讚這樣的下屬要不偏不倚,把握好分寸,不能表揚過分過多,也不要不敢表揚。
表揚過分過多,一有成績就表揚,心情一高興就誇獎幾句,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很容易引起其他下屬的不滿。
與其說是向著自己喜歡的下屬,倒不如說是害了他。
有的領導怕別人看出與某個下屬關係密切,因而不敢表揚,這都是錯誤的做法。
(4)不要把集體的功勞歸於一人,也不要據為己有
單位的工作成績往往是下屬和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齊心協力的結果,評功論賞時要表揚集體,不能歸於一人,否則有失公道。
有的領導貪功心切,為向上司請賞,彙報工作時往往把成績據為己有,這種做法很不明智,其他領導可能把這樣的信息反饋回來,如果這個領導與上司不和,那麼其上司也可能調查取證,遲早會露餡。
7.把握讚美的分寸
領導稱讚下屬,可以公開的誇讚,也可以私下裏鼓勵和肯定。
但在現在的東方社會,在眾人麵前大加誇讚,也會給“榜樣”帶來麻煩和困擾,使稱讚的作用適得其反。
很多領導往往有一種誤解,以為在眾人麵前稱讚職員,職員會心存感激。
實則不然,作為領導,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在眾人麵前過分稱讚某職員,會使很多人不快。
被稱讚的人會感到不安,其餘的人會產生妒忌,你的稱讚越多、越重,他們的妒忌會越強烈。
如果你的稱讚有些言過其實,會使他們鄙夷你,直至懷疑你的稱讚是否別有用心。
聰明的職員在被當眾稱讚時,通常說聲表示感激的“謝謝”,就及時離開了,與其說是害羞,倒不如說是不習慣周圍人的妒忌的目光。
因此,在眾人麵前稱讚他人,必須注意:
(1)是否會令被稱讚的人產生不必要的困擾,比如周圍人的妒忌等。
(2)稱讚是否恰到好處?比如你要考慮稱讚得是否實事求是。
領導稱讚職員時,應該注意不要在眾人麵前大加宣揚,不要當眾給他造成不安。
你可以在他不在場的時候,當著個別同事的麵對他加以稱讚嗎?實際上,這種“暗中稱讚”也是不可取的。
畢竟,競爭意識是人人都有的,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和他人進行比較,所謂的優越和自卑也就因為這樣的比較而產生。
因此,雖然不在大庭廣眾之下稱讚某個人,而是在個別職員麵前稱讚他的同事,由於此種競爭意識和比較,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
被稱讚的人不在場時,你要有所考慮,照顧一下在場人的顏麵和心理感受。
如何才能照顧周到呢?這是很難辦到的,確為一件不容易的事。
最好的辦法,與其給自己找不必要的損失,倒不如不進行這樣的稱讚。
你隻要做到心裏有數,對於當場者給以適當的慰勉,未嚐不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作為領導,應該避免對不在場的人進行稱讚,尤其不能將在場者同不在場者進行比較,褒揚不在場者,直接或間接地指出在場者的不足。
這對於各個方麵都沒有好處。
8.階段性的進行讚美
一個人在30歲之後,對於自己所擁有的能力通常已充滿相當的信心。
在此時期,若予以嚴格的督促,必可使其發揮出更精湛的才藝。
就一般人來說,由於此時已精通某事,極易誌得意滿而變得高傲。
因此,這段時期也可說是削減其銳氣、糾正其缺點、使其能精益求精的最佳階段,但是,當他在摸索階段時,若過份地加以斥責,則原本能施展的才華反而無法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