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4章 ,塵封千年的記憶(3 / 3)

這一切,是否是你安排好的命局,你從初見我的那一刻起,就預知出了這樣的結局?”

“這茫茫人世間,芸芸眾之中,注定有一些人天賦異丙,生來與常人不同,

他們能及常人所不能及,能見常人所不能見,甚至他們在引領和左右著芸芸眾生的命運,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

因為他們是應天道而生,行人道而存,你與我,都是這樣的天命之人,

上天降你於孔雀國郡帝王脈胄那一刻起,就已經賦予了你身上的使命,

我預知出一切的發展,卻無力改變,隻能盡我所學,去探尋上天對於我能力的局限,

這也是我自己不可擺脫的命運!”

“你若不去預知,不去推算,不窺視天機,那麼,這天下人的命運,又與你何幹?”

“若有妖魅蠱惑人心,謀朝篡政,霍亂朝綱,至生靈塗炭,乃人禍,可以人力誅之。

若有風火雷電,金木水土殃及人命,乃天災,可觀天象,卜地理,減其失。

而此劫數,卻是我天下蒼生之劫難,與當朝君王治世無幹,與天災命理無關,

是乃宇宙蒼穹間的寓相,而天地生我,即是為解開此千年寓相。

若我不此般行事,那麼一定還會有另外一個我,去代替我做這些事情,

一切人世間的命數,王朝的興衰,都是冥冥中注定的,

除非有一天,我打破某種力量對我局限,看一看,是何人於我頭頂之上,

安排這冥冥中注定的一切!”

(小道秘聞:關於大唐國師袁天罡的民間傳聞!

袁天罡,唐初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歌》等。通誌著錄,其有《易鏡玄要》一卷。

當代陰陽易辨派創始人高煜翔評價袁天罡:“名如皓月罩千秋,聲似春雷震古今。”

關於推背圖與李淳風:

有一種傳說,說袁天罡是的師傅,他們都是隋未知識淵博的高道。

袁天罡曾經築舍居於閬州蟠龍山前,李淳風因久慕其名,故帶著條金自遠而來,拜於門下。

據說袁天罡、李淳風為後世留下了名著《四彈子》,後世的劉伯溫還對此作了校對。

另一種傳說則說袁天罡與李淳風乃是同窗好友,時常聚首論易,談天說地,並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臥、

一個寫一個畫,為後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預測天書《推背圖》。

還有一個更生動的傳說,李淳風、袁天罡二人晚年進入仙界,作名士遊於山水林泉間。

—日二人相遇無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來之事。推一事畫一幅秘象,寫幾句讖言偈語以記。

如此數天,天帝怕天機泄露過多,即派陳摶老祖(據說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

陳呼二人:“你們測什麼天下大事,且先算算我是進是退?”說著一步跨開,目視二位名家。

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飄然而去。

關於其死因之謎:

袁天罡是唐朝時期的一個隱士,傳說袁天罡在淩雲山得道後白日飛升,淩雲山一帶地靈人傑,據史書記載,

華夏文明的人祖伏曦女媧就誕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修行中的大成就者至今傳頌民間,唐代道士胡備元、張真等就是在此白日飛升,

而關於袁天罡在這裏得道並白日飛升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袁天罡在唐代以相術風水稱一代術數大師,生前各種神奇的預測無不準確,在正史新舊唐書中都予以列傳記載,

各種野史筆記小說中記載他的傳奇故事更多,民間更把他視作半人半仙,他既預知自己陽數生死,

對身後之事當然也是預作安排,還有野史雜記中記載其曾經夜觀天象,測西北方有天外邪魅降世,殃及大唐國運,遂向朝廷請命,

去西域漠北一帶為大唐驅禍避災。

然而他的真實死因,曆史中並未明確記載,也未曾發現其陵墓所在,袁天罡的死因至今仍是個謎!

小道秘聞,真假難辨,僅供娛樂,切勿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