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企業內部也是這樣。管理者每天與員工相處共事,難免發生矛盾。管理者如果能把這些矛盾妥善處理,就會在員工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與員工建立起一種和諧融洽的關係。
在處理與員工的矛盾時,管理者可以從下麵這些方麵入手:
(1)掌握“安全閥”論。
衝突是組織動態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衝突既有破壞功能,又有建設功能,對於管理者來說,首先應該掌握如何解決和利用衝突,使衝突服從於決策目標的技巧。
齊美爾認為,矛盾和衝突不應該掩蓋、壓製,應該讓它表現、發生、顯現出來,這有利於把不同的觀點、情緒宣泄出來,使存在對立情緒的人在心理上獲得一種平衡,從而有利於衝突的緩和和解決。
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調和並不能解決矛盾,隻能掩飾矛盾,隻有鬥爭才能使矛盾得到最終解決。這裏的解決是指管理者要創造一定的條件,使員工的不滿情緒能通過一定的渠道、途徑和方式發泄出來,使企業的各項工作得以穩定和有序的運行。這裏的發泄渠道、途徑和方式就稱為“安全閥”。
“安全閥”是從其他領域中移植來的一個術語,如水利工程專家在水庫設計、施工中,為了確保水庫的安全,都設有“溢洪道”等裝置,當蓄水位達到一定高度時,多蓄的水便從“溢洪道”中流出來。
在國外,許多企業都非常重視情緒的宣泄,成功地運用宣泄和“安全閥”理論來認識、評價和解決矛盾和衝突的管理者也不乏其人。鬆下幸之助認為,作為最高職業經理人,要有可發牢騷的員工,不論是副總經理或秘書都可以,有這樣的人是職業經理人的幸運。
(2)多從自身找原因。
我們可以肯定無疑地說,若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發生矛盾衝突,有90%的責任應該在管理者身上。這是因為,作為員工,沒有一個人想得罪自己的上司。每一個員工都希望與上司建立良好的關係。
誠然,員工衝撞上司的確會讓管理者威風掃地,很沒臉麵。而要擺脫這種被動局麵,管理者應該多從下麵所列的原因中找出屬於自己的過錯。
①自己處事不公,令員工憤而衝撞;
②唯派是舉,依個人喜好行事,令員工遠而衝撞;
③自己不廉潔,令員工厭而衝撞;
④優柔寡斷,令員工躁而衝撞;
⑤遊移多變,令員工恐而衝撞;
⑥隻說不做,令員工氣而衝撞;
⑦有規不遵,有法不行,令員工散而衝撞;
⑧亂加批評,令員工惱而衝撞;
⑨剛愎自用,自滿自大,令員工怒而衝撞;
⑩平庸無能,不能服人,令員工藐而衝撞。
(3)化解矛盾,勇於承擔責任。
解決矛盾時,如果是管理者的責任,或者有必要時,要勇於承擔責任。把責任推給員工,出了事兒隻知道責備員工,不知道多從自身找原因的管理者,就很容易與員工發生矛盾,也會冤屈了員工。這些都會讓管理者失去威信和人心。
即使是員工的過失,做上司的也要站出來承擔一些責任,例如主動表示承擔指導不當的責任等,這樣更能顯出管理者的高風亮節,勇於承擔責任才不致在出了問題以後發生上下關係緊張以至產生矛盾的情況。有時還會因為管理者的勇於承擔責任,使許多矛盾消弭於無形。
(4)允許發泄不滿的情緒,避免激化矛盾。
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存在衝突,如果因為管理者在工作中有失誤,員工會覺得不公平、壓抑。有時會發泄出來,甚至是直接麵對管理者訴說不滿,指斥過錯。
遇到這種情況,管理者不能以怒製怒。管理者要始終這樣理解:
我的員工還是非常信任我的,是對我寄予了希望的。沒有信任,害怕說了會挨整,他就不會說了,沒有寄予希望,他就不會來找我了。
因此管理者在接待發泄不滿的員工時,要耐心地聽取員工的訴說,如果他經過發泄後能感覺心裏舒服多了,能更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那麼管理者耐心地傾聽有什麼為難的呢?同時這也是一個了解員工的好機會,管理者切莫一怒而失良機。
(5)慎重行事,盡量不爭辯。
管理者永遠不要這樣開場:“好,那我就證明給你看。”這句話等於是說:“我比你更聰明。我要告訴你一些事,讓你改變看法。”這樣做無疑是一種挑戰,隻會在員工間引起爭端,在管理者尚未采取行動之前,員工已經準備迎戰了。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要改變別人的主意都是不容易的。為什麼要采取更激烈的方式使他更不容易改變呢?為什麼要使自己的困難增多呢?
如果管理者想證明什麼,不要讓任何人看出來,這就需要運用技巧,使員工察覺不出來。
“必須用若無實有的方式教導別人,提醒他不知道的事情好像是他忘記的。”
3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曾說:“你不可能教會一個人做任何事情,你隻能幫助他自己學會做這件事情。”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裴爾爵士對他的兒子說:“如果可能的話,要比別人聰明,卻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
如果員工說了一句你認為不正確的話,身為管理者的你不妨這樣說:
“是這樣的!我倒有另外一種想法,但也許不對。我常常會弄錯,如果我錯了,我很願意被糾正過來。讓我們來看一看問題的所在吧。”
這樣肯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征求員工的反麵意見。
管理者隻有深刻了解員工的反麵意見和要求,才能有效地避免和杜絕衝突的發生。否則,管理者就可能糊裏糊塗地犯錯誤,甚至造成矛盾的激化。
所謂的“越知道什麼是錯誤,才越不容易犯錯誤;越不知道什麼是錯誤,才越容易犯錯誤”講的正是這種道理。
由此可見,反麵意見就是“警鍾”,就是“黃牌”,全麵地了解這些反麵意見,是減少和避免矛盾衝突發生的重要前提。
由於事物的兩麵性及互相轉化性,所以高度重視和有效地征求反麵意見,防止矛盾衝突發生激化,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工作。
應該看到,征求反麵意見,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但是,隻要注意探索其中的規律,講究得體的方法,這項工作也並不難做。
(7)正確疏導員工的逆反心理。
這裏的逆反心理,指的是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個體對於輸入信息在心理上產生的一種與常態性質相反的逆向反應。在任何一個企業裏,管理者可能對員工產生逆反心理,員工也可能對管理者產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具有兩極性,它的影響可能產生好的結果,也可能產生不好的結果,最終導致矛盾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