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對小人的痛恨有增無減,領導應該從中看出一點道理。領導要防小人、近賢人,最重要的是要頭腦清醒、心明眼亮,辨別出小人與賢人,這樣就不會輕信小人,小人也就無法興風作浪。
6、對有能力卻不服管理的刺頭念念“緊箍咒”
在西遊記裏,唐僧的三個徒弟裏,孫悟空的能力是最強的,每次遇到險境都是他化險為夷,可以說他是唐僧取得真經的最大仰仗。然而,這猴子的使小性子也經常讓取經之路發生偏離,唐僧很頭疼。怎麼辦?觀音菩薩給唐僧提供了風險控製工具“緊箍咒”。正是因為它,使得孫猴子老實了很多,取經大業才得以順利完成。
對於這類神通廣大、能力超群、勇擔重任、業績不凡的孫悟空型員工,企業本是求賢若渴,畢竟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無論一個企業處於什麼階段都迫切需要能夠為公司創造突出業績的員工。但一旦招聘進來,又會發現他們個性鮮明,桀驁不遜,不服約束,慣於我行我素,容不得別人對自己的工作評頭論足,指三教四。他們這種特立獨行的工作風格令管理者們愛恨交加,卻又不知所措。
製伏“孫猴子”型的下屬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學唐僧那樣念念“緊箍咒”,也許每位“帶刺員工”的上級主管,也都希望自己手中也能有個“緊箍咒”,關鍵的時候念一念,讓那個桀驁不遜的家夥附首貼耳,乖乖聽命於已。但這個緊箍咒可沒有菩薩幫忙,所以要掌握它就有了一定的難度。
這類人很多時候,可能是無意的,扮演了一個“組織破壞者”的角色,他可能會因此而造成其他同事的反感,也可能因為與其他同事越走越遠而成為團隊衝突的源頭。
小鄭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資深業務員,因手頭握有大量的客戶資源,總認為自己能力超強,對其它同事都不放在眼裏,而他又“欺負”自己的頂頭上司趙經理年紀輕,處處與之作對,甚至頂撞,不服從管理。
在一個團隊中,總是會有那麼一兩個傲慢自負的主兒,他們仗著自己在某方麵有一定的特殊優勢,比如更高的學曆、更強能力、更獨到技藝、更豐富的經驗等,而產生優越感。
這種優越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就體現為高傲、自負以及野心勃勃。比如,他們不屑於和同事們做交流和溝通,獨立意識很強,協作精神不足,不把領導放在眼,甚至故意無條件地使喚別人以顯示自己的特殊性。
管理者經常麵臨這樣的選擇:是解聘一個能力強但不服管的工作人員,還是同他找到共同語言?美國著名將軍麥克阿瑟留下過這樣一句名言:“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沒有用。”企業中能力超強的刺頭員工是很有用的。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想辦法讓他們成為公司的骨幹,而不是一怒之下讓他們走人。
這類刺頭之所以傲慢就是認為自己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優勢,認為自己能力比別人都強,以致輕視別人。因此,作為領導者要在技術的某一方麵顯示出自己更強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在技術上是專家,在管理上是行家,用實力去征服他,讓他認識到天下不隻有他最大,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以此打壓他的傲慢氣焰。
上海一家家具公司的生產部的楊經理非常自負,對他的上司林副總很不滿。有一次,機器設備出現故障,楊經理現場指揮,急得滿頭大汗卻未能解決。林副總到現場後,四周巡視了一遍,告訴楊經理修理的程序和方法,機器故障立時解決。楊經理向他請教,他深入淺出地將該問題進行了闡述,楊經理從此對林副總佩服得五體投地。
另外,管理者還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製伏這類下屬:
第一、動之以情
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孫悟空後,使得孫悟空感覺師傅對他有再造之恩,這就為唐僧對孫悟空的管理奠定了基礎。可見再桀驁不馴的人也是有感情的,也是懂得感恩的,所以,作為企業管理者,首先要真心關愛下屬,關心下屬的日常生活,尤其對於“帶刺員工”生活中的重要關鍵事件,如孩子就讀、愛人就業、家中的生老病死等大事情,一定要鼎力相助,有恩於他,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心存感激、敬愛、佩服之情,這樣,“帶刺員工”就不太好意思經常唱反調了。
第二、明確規則
管理者一方麵讓刺頭下屬愛自己,同時更要讓他怕自己,這樣他才能心服口服的服從於自己。要達到這個目標,管理者就需要借助公司製度的權力,讓“帶刺員工”逐漸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孫悟空在剛加盟取經團隊時,不懂規則,經常做出出格之舉,後來,幸虧觀音菩薩及時地提供了提升唐僧領導力的緊箍咒,如此以來,恩威並舉,時不時念一念緊箍咒,即使是當年大鬧天空的孫悟空,也得乖乖跟著唐長老西行去了。
因此管理者的一個任務就是製定工作規則,慢慢規範孫悟空類員工的行為,提升他遵守紀律的意識。
第三、充分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