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誰是凶手(上)(2 / 2)

尹誌平無奈的搖搖頭:“要考慮到各種可能。看著像是自縊的,也很有可能隻是被殺後的一種偽裝。要辨別真假也很容易。”看方文山一點這方麵的經驗都沒有,尹誌平隻好一點點的從頭說起:“首先,既然是自縊,那麼肯定會有一個支撐他身體的固定物。比如說這裏,就是這根橫梁。這時,我們首先要檢查的,就是這根吊死汪劍通的繩子與橫梁間的摩擦痕跡。自縊與被人殺後偽裝自縊在摩擦痕跡上有明顯的不同。像汪劍通這樣的自縊者麵積小壓痕淺,而懸吊或他殺偽裝自縊的則麵積大壓痕深。你看這裏。”尹誌平指著橫梁與繩索間摩擦出的那道淺痕說。

“當然,關於繩索與固定物的細節有很多,隻是這個現場比較簡單。以後若是壓痕處的摩擦不太明顯,你還可以根據死者的姿勢,繩索的長度,套結的形式以及死者的身高體長等情況來判斷固定物係住繩索的力是否合理。”尹誌平說完固定物與繩索,又將汪劍通的屍體從繩套中搬下來,略微抬起汪劍通的下巴,指著汪劍通頸間的勒痕說,“其次就是檢查死者的勒痕。汪劍通的勒痕在他的喉頭上方,由頸前向兩側有明顯的提空現象,左右索溝內均無間斷區間,一切都很自然。若是索溝消失,表明死者死前在喉嚨的這個部位有襯墊物品,如果現場又發現不了襯墊物品,那就很可能是他殺後偽裝自縊。”說完尹誌平開始給汪劍通脫去身上的衣裳,“最後,就是檢查死者有無其他致命傷,或者非致命傷,這種傷痕又是如何形成的。這些都是判斷死者是否自縊的關鍵。汪劍通全身上下並無新傷——”說完尹誌平又拔出劍來,輕輕一劍就在汪劍通身上劃出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來,看了裏麵一眼,“骨頭沒有發黑,說明也並非中毒死亡。”

尹誌平講解完這一大通後,收劍給自己的講解下了一個結論:“綜合所有情況,這汪劍通當是自殺無疑。”

“沒想到上個吊還有這麼多學問。”方文山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不過這樣一來,那豈不是說有人在汪劍通死後又到過這裏。把這屋子裏弄得亂七八糟,還有將那封信揉爛撕去一塊的人肯定不會是汪劍通。他都躲到這種沒有人找得到的地方了,不會在死前還這樣故布疑陣。是誰又在汪劍通死後來過呢?按照邏輯判斷,最大的可能自然是汪劍通最親近的人才能知道這個地方,難道是喬峰?”

聽方文山分析得有模有樣的,尹誌平對他肯定的點點頭,“應該是喬峰沒錯,隻有他才知道他義父的藏身處。而這封信也是汪劍通刻意留給喬峰看的,顯然汪劍通知道喬峰會來這裏。”

“那不對啊!是慕容複主動投案自首,童謠也是慕容複給我們的,沒有童謠我們根本無法找到這裏。但能夠知道這裏的卻隻有喬峰,喬峰和慕容複又從未見過。我真是被弄糊塗了。”方文山越想越想不通,急得兩手抓著自己的頭發,“還有剛才我就覺得奇怪了,那信上寫的是五人,慕容複跟我們說的卻是四人。若是這信和慕容複的童謠毫不相幹又不可能,但怎麼會少了一個人?”

尹誌平這時又蹲下來在地麵上翻找,一邊翻找他一邊說:“馬大元不是人?隻是先死了而已。馬大元作為汪劍通將丐幫幫主交給喬峰時提起來的副幫主,會和汪劍通交情不深?我找到趙錢孫的時候,他才剛死不久,那時慕容複在牢裏又如何事先跑這麼遠作案?無論他是在童謠中,還是自己口頭上都說過這兩人有可能還沒死。這種故弄玄虛拆穿了其實也不值一提。那就是這些人都不是他殺的,慕容複的出現無非就是起到一個人轉移我們注意力的目的,真正的殺人者是喬峰!”

“喬峰!?”方文山被尹誌平給出的這個答案給嚇到了,“怎麼可能?喬峰沒理由——”說到這裏,方文山似乎意識到了什麼,正是汪劍通的那封信,不僅僅是揭開了一段塵封的曆史,更揭開了一串殺人的動機。但方文山還是不相信喬峰會殺人,“喬峰和慕容複不是從未見過麼?他們怎麼可能配合得如此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