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死一亡(上)(1 / 2)

這個世界趙錢孫雖然聲名不顯,譚公譚婆的名氣卻很大,所以尹誌平很容易從“大名府”的線報中得到了太行山衝霄洞的具體地址,那是太行山在濟源境內,靠近王屋山的這一段,一個相對僻靜的山穀內。但要在茫茫大山之中,準確找到這衝霄洞也不容易。特別是像這種風景秀麗的地方,大多山高路險,層巒疊嶂,不熟悉的人極容易迷路。譚公譚婆名氣再大,那也是人的名氣,衝霄洞也是譚公譚婆自己說的,武林人捧的場這麼叫的,其實當地人壓根就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幸虧尹誌平從入終南山後就爬山爬慣了,隻要知道大概位置,他幾乎都是逢山翻山而過,倒也讓他找到了這衝霄洞中。

衝霄洞其實名不副實,從這洞的造型來看,還能起出一個“衝霄洞”的名字,尹誌平也基本算是譚公譚婆的審美眼光完全絕望了。一路走來,尹誌平不知路過了多少個比這裏風光絕佳的山穀,而這裏除了多了一個小土包狀的拱起外,可以說毫不起眼。要不是那個小土包旁不知被誰立了一個不小的石碑,插入土裏,石牌上麵正巧寫著“衝霄洞”三個字,誰也不可能找到這個地方。這石碑距離近了看著是很大,但在尹誌平的高度,不過也就是一段紙條般大小。要不是尹誌平機緣巧合,能在初入香士時就遭了天劫,現如今已能初步溝通天地,行功之時眼力絕佳,絕對會錯過這個地方。當然,那句童謠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這山穀裏有一大片杏子林,關鍵是就在衝霄洞的小土包對麵有一顆巨大的棗樹,和童謠上的提示幾乎是完全對上號。要不然,尹誌平也不會特意留意這麼個不起眼的地方。

尹誌平從山壁上緩緩落下,進入了這個山穀之中。打量周圍,才發現這裏譚公譚婆還是細心經營過的。四壁光滑而幹淨,地麵也很平整沒有一根雜草,雖說沒有弄點裝飾什麼的,但就是這份簡單、幹淨,就是野外山穀絕對不可能有的。當然,這些是在外麵看不到的。四下很安靜,沒有人的呼吸聲,但也沒有明顯的血腥味,至於裏麵會不會有死人,尹誌平此刻也不好判斷,畢竟這裏的通風還不錯。

衝霄洞雖是就地取材,但門還是有的。以譚公譚婆的手藝,還無法在石洞上裝出一個木門來,用的是竹製的卷簾掛在石門之上。推開卷簾,尹誌平走了進去。入目的一切都顯得很整潔,沒有一絲淩亂。這應當是大廳,根據石洞裏間的地貌特征,這衝霄洞從中隔出了大小不一的好多個石洞來。入眼的這個石洞相當的大,中間擺放著石桌、石凳、旁邊四四方方的還有一口井。不過這井沒有遮擋,倒像是一個天然的浴盆。除了這些簡單的東西外,整個大廳空無一物,連丁點的吃食都不曾有。轉出大廳,有三個小洞,一種一個像是書房,地方不大卻有一個書架,上麵堆放了不少書籍。另外兩間地方和大廳差不多大小,但屋子正中各放置了一張石床,兩張石床一大一小。尹誌平倒沒功夫管石床小的那一間,因為大石床上躺著一個人,遠處看著一動不動,尹誌平也聽不到有任何的呼吸聲。隻是距離稍遠,尹誌平要走近了方知是真人假人。

倒不是假人,是一個約莫六十出頭的老人。尹誌平探了探鼻息,已無聲息,搭了搭脈搏,也已停止了跳動。但從身體猶有餘溫上來看,怕還真如慕容複所說,這人剛死不久。如果是這樣,問題就來了。首先這人是不是慕容複童謠裏麵所說的趙錢孫?這個問題倒是不難解決,一會通知“大名府”派一個人來認一下就行了。聽說“鐵麵判官”單正對武林人物很熟,找他來就行了。不過尹誌平是根據提示在衝霄洞這種隱蔽的所在,發現的這具屍體,不是趙錢孫的可能性很低。如果確定了這人就是趙錢孫,那慕容複又如何做到的預知殺人的。是先有的慕容複的童謠,後才有尹誌平的這太行山衝霄洞一行。慕容複如今還關押在洛陽的大牢裏,肯定不可能趕在尹誌平之前將趙錢孫給殺了。而且,慕容複是提前預知趙錢孫要死了。是從別人那裏偶然間得到了消息?不對!尹誌平搖了搖頭。如果是從別人那裏偶然得到了消息,慕容複完全沒有必要自首,承認馬大元是他殺的。一種很明顯的意味指向了,馬大元的死與眼前趙錢孫的死,甚至很可能還有汪劍通的死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係。而且,慕容複很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慕容複在明,而另有一人在暗,配合著慕容複殺人。是已經自稱死去的慕容博麼?那麼他們殺人的目的是什麼?也許從這趙錢孫的身上能夠找到一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