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間堂屋最有特色的是它們的回廊。回廊寬約九尺,長有十丈。
在這六根立柱矗起的一方天地裏,給小時候的項莊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
最喜歡下雨天的回廊,男人們坐在廊下天南海北地嘮著閑話,女人們則有一搭無一搭地做著針線。
隻有小孩兒們最歡樂。
站在回廊下,看迷濛春雨嫋嫋繚繞,密密麻麻地飄滿院子。
秋雨時節,小手還可以伸出廊簷下,任憑雨水洗刷指甲縫裏的黑色垢巴。
瓢潑大雨的酷夏時節,還會忍不住從廊下衝進如注般的雨簾裏,澆透了身上的酷熱,再回到廊下一番嘻嘻哈哈。
在冬雪寒冷滴水成冰的季節裏,一夜之間,院子裏會鋪滿厚厚的一床雪被。
這時,回廊的屋簷下會吊起一串串冰劍。
項莊還記得,這個時候他最喜歡做的事兒,就是用凍僵了的小手拔一把冰劍,一下又一下地刺向冰冷的空氣。
院子的雪地上偶爾也會有幾隻覓食的麻雀。
這個時候,你可以支起一個籮筐,撒一把玉米粒兒,籮筐上拉一條繩子,碰巧就能網羅住幾隻貪食的雀兒。
一到這個時候,大人們就會隨手從泥地裏抓一把粘泥,將雀兒裹個嚴嚴實實。然後扔進彤紅的灶膛裏,不一刻小孩子們就有噴香的造化雀兒吃嘍!
雨水泡塌的是西偏房。
這兩間西偏房原本就是用來放置雜物的,因此當年修造之時就用料不很講究。不像堂屋一水兒的方磚到頂,杉木檁條鬆木屋架,即使牆倒屋也不塌。
項莊繞西偏房一圈,看到西屋的南牆因地基部分下陷,造成整麵山牆垮塌,連帶之下整個西偏房的三分之二屋頂已掉下來了。
表哥姬誌鵬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整個西屋推到重建的話,按現在的物價,材料加人工可能要七八萬塊錢才能拿的下來。
架屋造梁的事兒項莊不太懂,就告訴表哥姬誌鵬,一切按他說的方案來做,明天就可以開始備工備料了。早點弄完,他和姬春好趕回去上班。
晚上,表哥又陪項莊,帶著事先準備好的兩箱白酒、六條香煙等禮物,到姬姓族長楚香二爺家裏拜訪。
這個禮節在姬家寨已經約定俗成了。
隻要是寨裏的人家戶,要想上梁動土,任你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都必須經得族人之長的同意。
否則,哪怕是你已經在鎮上、村上辦好了一切必備的手續,如果沒有過姬姓族長楚香二爺這道關,並簽訂寨子裏獨有的上梁動土契約,是休想順利開工建造的。
項莊也算是姬家寨子弟中混得的有點兒出息的人,每次回到寨子裏項莊都會無一例外地帶上禮物,拜見寨子裏這位尊敬的長者。
楚香二爺對項莊也是蠻看重的。特別是那次新農村建設中,姬家寨差點兒遭遇夷為平地的事件,要不是項莊這個姬家寨出去的弟子及時出手相救,那後果不堪設想。
看到項莊又帶來這麼多的禮物過來,楚香二爺起身離開他那張太師椅,捋著下巴上的那撮花白的山羊胡子,笑嗬嗬地說道:“項莊,你又客氣了!回來到二爺這裏能看看我就很高興了,幹啥還這麼破費!”
項莊趕緊上前,雙手扶著楚香二爺坐下,並說“看二爺你說的?我這個小輩兒什麼時候都該孝敬你老人家啊!”
項莊和表哥又和楚香二爺聊了會兒家常,才提出要翻修自家老宅西偏房的事兒。
按照老例兒,楚香二爺拿出了那些契約和筆墨紙硯,給項莊看了一遍後,就讓他簽字兒畫押並按上紅手印。
臨出門時,楚香二爺再三吩咐項莊和表哥,房屋地基切不可挖過十尺,否則出了事後果自負。
依照姑奶請來的陰陽仙兒的算法,三天後的陰曆九月初三就是上梁動土的黃道吉日。
表哥請來的施工隊是包工不包料,翻修房屋的所有物料都有主兒家備齊。項莊和表哥、姬春三人又是一陣忙碌,連續兩天上街趕集的,終於備齊了翻修房屋所有物料。
農曆九月初三,黃道吉日。
一串炮仗響起,施工隊就進場動工了。
真正忙的是開始備料階段,等到動工開建了,一切都以施工方為主。
隻是表哥還是有點不放心,不光他自己在施工現場跑來跑去指指點點當監工,還把姬春也吆喝到工地當幫手。
放完鞭炮,項莊看沒他啥事兒,就去陪姑奶說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