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抑與揚(1)(3 / 3)

(4)對於預備辭職的“刺頭”的處理辦法

這種類型的“刺頭”大多對公司不滿,希望通過外部機會來改變自己的職場之路。在這類員工的潛意識裏,有一種對機會和金錢的強烈追求。在處理這類員工時,管理者應該態度謹慎,以免激化矛盾。

對於打算離職的骨幹員工,管理者要利用自己的魅力和企業的規劃來打動他們,並給他們創造更多發揮自己能力機會。這樣或許能讓他們對公司產生信任,繼續留下來為公司創造價值。對於無法拘留或者去意已決的員工,管理者不要做出深層的拘留,也不要對他們談太多。

另外,管理者應該及時檢查自身的管理方式和企業的薪酬體係是否存在一定問題,如果存在可能影響員工情緒波動的因素,一定要在最大程度上及時修正。

通過上麵提到的幾種方法,我們能夠發現“刺頭”員工有著兩麵性。如果使用得當,雙贏;使用不當,則雙輸。

其實,企業裏不管存在哪種類型的“刺頭”都有其合理性,在對這些員工進行管理時,一定要有所區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刺頭”員工的存在,,產生“鰱魚效應”,才使企業更具有創新和活力。

3.踢開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你上了一個位置就不願意下來了,下來了就覺得損失了你的形象。所以,你要維持這個形象你就要不斷地去付出代價,不斷地去投入,不斷地去保持它的競爭力。

——江南春(分眾傳媒的創始人,曾在北大發表演講)

不管在哪家企業,似乎都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這些人或許是你的領導,或許是你的同事。當這類人的存在並沒有對你的職業產生太大障礙和危害時,那就盡量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別太親近,也別得罪他們。可一旦這些人對你使壞,成為你工作上的阻力時,那就得想辦法踢開這些“絆腳石”。

徐寶江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員。在公司遭遇退貨、瀕臨倒閉,們急得團團轉而又束手無策時,徐寶江站了出來,提供查報告,找出了問題的症結。此舉解決了公司的難題,賺了幾百萬。

因工作出色,深受老總的重視,徐寶江成為全公司的一顆明自己的智慧和膽略,他又為公司的產品打開國內市場馬功勞。他兩年內為公司賺得幾千萬利潤,成為公司的風雲人物。

躊躇滿誌的徐寶江,以為銷售部經理一職非自己莫屬。然而,被升職。本來公司董事會要提拔他為主管銷售的副總經理,但在提名時遭到人事部門的強烈反對,理由是各部門對他的負麵意見太多。

徐寶江非常痛苦和不解,他不明白公司為什麼會這樣對待自己。後來,還是一個同情他的朋友破解了他的迷惑:他的問題是忽視了身邊的小人物。

有一次,他出去為公司辦理業務,需要一批彙款,在緊要關頭卻遲遲不見公司的彙票,使得業務活動“泡湯”,令他很難堪。實際上是一個名叫趙霞的出納員給他穿了一次小鞋。因為,趙霞看徐寶江這麼受重用,工資又高,有點眼紅,所以故意“陷害”徐寶江。另外,趙霞還經常在其他部門散布謠言,使得公司中很多人對徐寶江產生了不滿。

此時,徐寶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想辦法清理掉趙霞,那自己遲早有一天會被公司“清理”掉。思來想去,徐寶江想到一個辦法。他找到老板,說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客戶,已經談成合作了,對方要公司三天內把定金打到賬戶上。老板非常高興,他對徐寶江說:“沒問題,你回頭給財務說一聲,讓他們三天內務必把錢打到對方賬戶。”

徐寶江找到趙霞,告訴她有一筆錢要彙。趙霞本來就對徐寶江有意見,所以並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結果,一周過去了,對方公司沒有收到錢,打電話給徐寶江公司的老板,氣憤地指責他們不講信譽,要求中斷合作。老板查明原因後,果斷地將趙霞開除了。

在工作中與人接觸時,必須練就人與人之間虛虛實實的進退應對技巧。自己該如何出牌,對方會如何應對,這可是比下圍棋、象棋更具趣味的事情。對待那些能對你職業發展造成危害的小人,一定不能留情,要堅決地將這些“絆腳石”踢開。

那麼,在遇到這些“絆腳石”一樣的小人時,應該如何防範?

首先是“鞏固城池”。也就是讓人摸不清你的底細,實際上的做法便是不隨便露出個性上的弱點,不輕易顯露你的欲望和企圖,不露鋒芒,不得罪人,勿太坦誠……別人摸不清你的底細,自然不會隨便利用你、陷害你,因為你不給他們機會。兩軍對仗,虛實被窺破,就會給對方可乘之機,“防人”也是如此。

其次是“阻卻來敵”。兵不厭詐,爭奪利益時人心也不免使詐,因此對他人的動作也要有冷靜客觀的判斷,凡異常的動作都有異常的用意,把這動作和自己所處的環境一並思考,便可以發現其中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