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反思自己了。隻有在企業中建立一個信任的平台,才會增加員工的責任感,激發員工內在的潛能。
2.信任是提高下屬積極性的強大動力
對那些期待成功的人,我隻想告訴他們: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對事業充滿信念,對夥伴充滿信任。
——潘剛(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在北大發表演講)
據調查顯示,有超過20%的職場人對自己的頂頭上司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是表現在多方麵的,諸如對他的承諾不信任,對他的能力不信任等。更加神奇的是,這種不信任同時也會在主管身上複製,之後再射回下屬身上,形成惡性循環。
或許,有些企業的管理者信為員工是不是信任上司都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最後還是得按照上司的意圖去工作。但是,真正有經驗的管理者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員工對上司認可與否,將決定著他們的最終表現,甚至直接影響整個團隊的績效。
隻有上下級之間互相努力才能建立信任與被信任的關係。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管理者對下屬都抱懷疑態度,時常疑這疑那,這樣會打消員工的積極性,他們很難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底戰役中,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任命一位軍官到第三集團軍當師長。第三集團軍的司令巴頓將軍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表示了強烈反對。他告訴艾森豪威爾,這名軍官很無能,自己不想要這樣的下屬,但艾森豪威爾根本聽不進去。
這位軍官到巴頓軍中任職後,把事情搞得一團糟,還打了敗仗。艾森豪威爾得知消息後,打算命令那個軍官辭職。這時巴頓又堅決反對他辭職,他告訴艾森豪威爾:“雖然他表現不佳,但他現在是我的部下了。我要信任他的能力並會為他的過失負責。我會盡力讓他成為一名合格的將軍。”
這話讓很多人為之動容,那位軍官對巴頓更是感激不盡,他從此發奮努力,最終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指揮官。
巴頓之所以能得到將士的擁護,主要歸功於他對下屬的信任以及對責任的擔當。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企業管理。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認為,信任可以讓下屬心情舒暢,幹勁倍增,能夠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工作中。他領導的鬆下集團從來不會對員工保守商業秘密,當新員工第一天上班時,鬆下集團就會對員工進行毫無保留的技術培訓。或許,有人會問,鬆下公司不怕泄露商業機密嗎?對此,鬆下幸之助的理念是,如果為了保守商業秘密而對員工進行技術封鎖,會讓員工由於缺乏技術而生產出不合格的產品,從而導致公司的生產成本增加。這樣產生的危害反而比泄露商業機密更大。從這個角度來看,信任員工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北歐航空公司的董事長卡爾鬆,在改革北歐航空係統的舊製度時,曾經對下屬給予了充分信任和活動自由。最初的時候,他為公司設定的目標是:將北歐航空公司變成全歐洲最準時的航空公司。
可是,卡爾鬆思來想去,不知從何處著手。他到處尋找合適的人來負責此事。最終,他如願以償地找到了最佳人選,卡爾鬆親自登門拜訪這個人。
雙方一見麵,卡爾鬆就對他說:“我想把公司打造成歐洲最準時的公司,你能不能幫我實現這個目標。”對方說:“我需要花時間考慮一下。”
幾個星期後,這個人約見卡爾鬆,他對卡爾鬆說:“我想我有辦法做到。但是,我需要花費6個月的時間和大約150萬美元的費用。”
卡爾鬆高興地說:“太好了。”因為卡爾鬆本來估計要比150萬美元花費5倍多的代價。
這個人對卡爾鬆說:“接下來,我把我的計劃詳細向您彙報一下。”卡爾鬆立即說:“去幹吧,不用彙報了,你盡管放手去做,我相信你的能力。”
大約過了4個半月後,這個人請卡爾鬆過去,並拿出這幾個月的業績報告。這個時候,北歐航空已經成為了歐洲最準時的航空公司,而且隻花費了100萬美元,比之前的預算節省了50萬美元。
可見,當管理者信任下屬時,下屬除了從內心中感激領導的信任外,還會加倍工作,用業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以生產優質的轎車而聞名世界,素有“汽車王國”的美譽。然而,在20世紀後期,福特汽車公司卻被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取代而屈居第二。
本來,一家企業在行業中的興衰是件正常的事,但福特公司的三次跌落,卻戲劇性地展示出一個規律:信任下屬則公司興,不信任下屬則讓公司走向衰落。
任何一家企業,當領導信任下屬時,下屬與領導之間的距離會被無形中拉近。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既然你選擇用某位下屬,就要給他一定的發揮空間,不要常常懷疑他的能力。隻有充分表達出你的信任,下屬才能更高效地工作。
所以,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必須要摒棄老一套的管理方式,不要處處懷疑員工,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這樣才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增強員工的創造。如果管理者做到這些,員工就會為企業帶來一流的創意、強勁的競爭力和矚目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