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這個故事,何曉軍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父親接著說:“很多人都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維定勢中,總會為自己的失敗開脫。其實,如果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勢,將自己的能力展示給別人,就多了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
何曉軍聽了父親的話,決定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勢,以後找機會將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結果,做出改變後的何曉軍不到半年時間,被領導破格提拔為公司的技術總監。
可見,一個人一旦突破了自己的思維定勢,就可獲得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雖然每個人的思維定勢都在不斷變化著,但不管如何變化,終有一天會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隻要自己下定決心,突破束縛自己的思維定勢,或許能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對大多數人來說,突破思維定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並不簡單。因為固定的思維一旦形成,就會慢慢變為一種習慣。時間長了,再想打破就不容易了。
說到這裏,請大家試著回答下麵這個問題:
在一塊土地上種四棵樹,如何種才能使得它們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初見這個問題,我們可能會在頭腦中想象著幾棵樹的位置和排列次序,可怎麼排都很難排到一起去。在一片開闊的土地上,任你排列,四棵樹之間的距離都很難完全相等。其實,正確的答案是將其中一棵樹種在山頂上。
之所以大多數人想不到答案,絕非他們智商不夠,而是他們習慣了在平麵上思考問題,忽視了立體空間。可見,認識對象、研究問題要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運用多種手段去思考,不能隻局限在某一個角度不能自拔,最後越走越迷惑。那些在關鍵時刻能夠突破思維定勢的人,往往能夠創造奇跡。
在一所大學的化學實驗室裏,實驗員們正在向一個大玻璃水槽裏注水,水槽很大,不一會就灌得差不多了。於是,這位實驗員去關水龍頭,沒想到水龍頭突然出問題了,怎麼關也關不上。急得這位實驗員滿頭大汗。
如果再關不上,水一旦溢出來,流到實驗台上,就會浸到儀器,引起爆炸,會片刻間讓這間實驗室成為火海。麵對這一場景,許多實驗員都驚恐萬分,他們知道,大家都麵臨著一場災難,可能就要喪生在這間實驗室了。
隨著玻璃水槽中的水慢慢上漲,大家感覺死神在一步步向自己逼近。正在這危機時刻,一位女實驗員沉著地站了起來,將手中搗藥用的瓷碗用力砸向玻璃水槽,水槽的底部一下子被砸開一個大洞,水順著地下管道直瀉而下,實驗室頃刻轉危為安。
在事後的表彰大會上,有人問這位女實驗員在如此危機時刻怎麼能想到這種辦法。這位女實驗員笑著說:“我記得自己在小學時學過一篇課文,我隻不過重複地做了一遍而已。”
故事中的女實驗員其實用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避免了一場災難。《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每個人都不陌生,但在關鍵時刻卻沒有人能想起來,除了那位女實驗員。
其實,這個所謂的“缸”就可以看作人們的思維定勢,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被自身的思維定勢所束縛。隻有敢於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了,才能放飛自己的思維,進入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