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近與遠(1)(3 / 3)

倪捷在電動自行車行業被人們稱為“鬥士”,至於這個稱號如何得來,人自己也記不清了。關於電動車的爭論,已經持續好幾年了。

早在2003年6月1日,南方某市突然發布《通告》,下令對電動自行車進行“禁售”。因為這種車子雖然很受市民歡迎,但市政府認為,電動自行車的普及,不利於交通安全和城市形象。

“禁售令”對全國的電動自行車生產廠家來說無疑是一記悶棍,如果處理不當,別的城市也紛紛效仿,電動自行車將在城市中失去市場空間。

針對市政府的禁售通告,倪捷發表了一份《公民意見書》。他用“違法”、“無理”等詞形容市政府的禁售通告,還跟當地的電動自行車公司聯手,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從2004年開始,電動自行車的安全和標準等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門。在這場持久的爭論中,倪捷除了繼續做自己的企業,還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為電動自行車爭取權利上。

從2004年至今,倪捷發表了50萬字的評論文章。另外,他還努力出席各地關於電動自行車的聽證和討論。他的高調表現,使得他逐漸成為電動自行車行業的代言人。

2004年4月,150餘家電動自行車企業集體聯名,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提出書麵申請,並從印刷廠截回了他們覺得無法接受的電動自行車新標準。

關於電動自行車的新標準,至今社會各階層沒有達成廣泛一致。對此,倪捷說:“不過正在向一致靠攏,我們鬥爭的目的就是,希望在陽光下,公開討論標準問題。”

可見,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企業的管理者時刻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使企業陷入危機。因此,如何成功處理危機是每個企業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每個企業必須正視的挑戰。

3.提升企業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執行上我們也有很多要變革。我們將百度文化叫簡單可依賴,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怎麼樣做到簡單做到可依賴,這是不一樣的。現在我觀察到的問題,兩點,一個我們是需要去鼓勵狼性,一個是淘汰小資。

——李彥宏(百度公司創始人,畢業於北京大學)

北大校友李彥宏在提到企業管理時,對企業文化非常看重。他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曾不止一次提及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其實,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念,成功的企業必然得力於成功的文化。從這個角度講,企業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一種管理,它是企業的核心價值理念。它既不是文字遊戲,也不是抄襲照搬,而是企業一種獨有的管理體係。它不是形式化的東西,而是集形象、製度、行為規範和價值觀念四個層次為一體的統一體。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推動力,並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管理和經營。

然而,現代很多企業並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導致口號形式多,主體精神少。就拿大家熟悉的IT行業來說,大家都知道微軟、IBM的企業文化,可有多少人知道長城、TCL、清華紫光的文化差異?有一家“新世紀電腦公司”,其價值觀和“柯達公司”一模一樣,像這樣的企業文化就是純粹拿給人看的,不是自己用的,有點兒太“虛”了,很難為企業的發展起到什麼推動作用。

隻有讓企業文化變得“有形化”,才能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幫助。以下是IBM研究集團的企業文化問題專家莎拉·莫爾頓·瑞格在谘詢服務中遇到的一個真實案例。

一家瑞典公司和一家英國公司合並了,合並後的公司主要麵對美國市場。公司將研發、生產和銷售中心分別設在了英國、瑞典和美國。這種管理模式使得公司內部運轉極其繁瑣。有一次,為了解決一個全公司範圍內的問題,英國的工作人員擬定好一個方案,需要發給瑞典和美國的公司征求意見,過了很長時間都難以收到反饋。於是,英國公司的管理人員分別向美國和瑞典的同事詢問進度。結果,瑞典的同事說:“我們根本沒有看你們擬定的建議書。”美國公司的同事則回答:“你們擬定的這個方案我們看了,感覺很好,已經采取了相應措施,現在問題解決了。”

莎拉分析說,在上麵的案例中,瑞典人之所以看都不看那個方案,是因為他們感覺自己被冒犯了,他們認為自己作為相關的工作人員,對方在擬定方案時居然沒有征求自己的意見,僅僅提供一份落實在紙麵上的東西要求反饋,這讓他們非常惱火。而美國人的做法則讓英國人覺得自己被冒犯了,他們居然沒有一點反饋意見就直接付諸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