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要高薪,更要快樂工作(2)(3 / 3)

什麼是“高薪心態”呢?我們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沒有加薪的時候,天天都盼著加薪,夢想著自己能拿到幾十萬,幾百萬的年薪,就會覺得精神振奮。但實際上,很多人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目標時,卻又開始自我懷疑——高薪一點都沒有讓他擁有更多的幸福感。這個時候,即使把目標設置得更誘人一點,也激不起絲毫的動力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以幫我們找到答案。

馬斯洛是著名的心理學大師,他的需求層次理論跟他一樣出名。因為他為困惑管理界的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為什麼僅是用錢並能形成有效的激勵?甚至還有邊際遞減的效果——給的錢越多,產生的激勵作用增幅卻在變小?

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低層次的需求容易滿足,但是它的驅動力也大。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了,人就會轉而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如圖27所示。

通過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到,錢可以滿足的需求,大部分都集中在低層次的需求上,比如說,部分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歸屬需求,甚至還有可能獲得被他人尊重的需求。但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卻很難通過錢來實現。所以很多企業都發現了,僅僅是通過高薪是很難留住人才的——雖然高薪是必不可少的。而對於很多已經拿到高薪的人來說,他們也發現了,僅是高薪的工作也不能讓他快樂地工作——還有更多的需求難以通過高薪來填補。

隻有當人發現自己的潛力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與周圍的環境能夠形成協調的互動,並且其他的需求也得到充分滿足時,他才會感到自己的個人理想、抱負得到了實現,完成了與他自己能力想稱的一切需要。自我實現的過程,其實就是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試自己越來越接近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因此,我們要如何對自己進行有效的激勵呢?僅是用高薪是不夠的。自我激勵應該是全麵的,僅僅用錢來激勵自己,首先是激勵的效果有限,在一些基本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後,我們反而會失去意義感,找不到目標的價值所在,很容易中途就放棄目標。另外,在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也應該考慮到自己的各種需求,而不能僅僅是“見錢眼開”。

上麵案例中的小餘,正是因為在規劃的時候缺乏對自己多方麵需求的了解,最後不得不放棄這個高薪的工作。很多外資企業的薪酬是出名的高,工作壓力也大得出名,為什麼有的人卻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如魚得水,既獲得了高薪,同時也還能充滿激情地工作呢?他們顯然不會是單純為了錢而工作,工作可以賦予他們更多需求的滿足,所以才能夠給他持續不斷的動力。

自我激勵還應該是有層次的。在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我們也應該尋求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其實很少人能夠真正實現自我需求的滿足,就跟很少人能夠真正執行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一樣。如果說自我實現的目標是一種充滿意義感的理想,那麼職業規劃實際上就是將這種理想具體化了,讓它更具接近我們的現實條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至於我們一直想要的高薪,它既不是過程,也不是目標本身,而是我們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時候,所獲得的一個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