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認識環境(1)(2 / 3)

但實際上,放棄家庭與工作的平衡,而選擇極端的解決方式,未必是最優選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個不可以否認,實際工作與生活的過程中,精力分配的比例雖然重要,但是分配的方式更加重要。因為分配方式決定了我們是否能夠利用有限的精力,來讓收益最大化——家庭與工作的收益同時達到最大化。

家庭也是一個團隊

要將家庭與工作的收益同時達到最大化,就需要我們將管理的思想注入到家庭觀念當中,因為管理者最擅長的就是讓組織效益達到最大化。我們首先需要確立的一個觀念就是,家庭它是一個組織,也是一個團隊,發揮團隊的作用,團隊成員相互協作,就是提高組織效率的一個重要的手段。管理者的方法移用到家庭中,依然可以發揮它的作用。

團隊分工

如果將家庭的責任全放到某個人身上,這個人當然會覺得沉重不堪,難以承受,因此,在團隊內部必須進行分工協作。如何進行有效的分工呢?我們必須掌握以下原則:

首先,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規則。企業需要製度,家庭同樣也需要,雖然家庭製度的形式不一定需要那麼正式,但是家庭成員之間至少要形成一定的“潛規則”——家務應該如何分配、對外事務如何分配等。在製度的保障之下,人人都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各司其責,才能夠讓家庭變成一個穩定的、有序的組織。而這樣的家庭,也才能夠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較強的幸福感和歸宿感,這種情感上的作用,也會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成效。試想如果一個家庭不是內戰頻頻,就是事故不斷,那麼家庭成員肯定也是無心工作,心神恍惚了。

其次,必須進行充分的溝通。包括這個家庭製度的形成過程,都是需要進行充分溝通的。在家庭這個組織當中,考核我們的是這個組織的整體績效,其中某個人某一方麵的績效好是不夠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配合來自於持續的溝通,溝通的內容包括:

每個家庭成員的愛好、特長以及可以承受的任務強度。

比如說有的家庭,妻子比較外向,就會更加樂意承擔起家庭的對外事務。而經常被視為“家庭受惠者”的小孩,其實也可以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分配工作任務。

家庭成員在職業規劃上的配合。

不可否認,將家庭因素納入職業規劃,其後果肯定就是要將職業規劃的進度放慢。那至於怎 麼去放慢,何時放慢,這就需要家庭成員之間去協調了。

一般而言,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都有一定的階段性。在一個階段遇到瓶頸以後,就開始尋求突破,進而上升到另外一個階段。如圖25所示:

夫妻兩人之間的職業曲線,最好不要完全一致,而是要呈現互補的勢態。這樣,丈夫處於職業關鍵階段的時候,妻子可以幫助他承擔部分的家庭責任。而等到丈夫到了職業穩定期,那麼他也可以把妻子的責任分擔過來,讓妻子能夠全力衝刺,上升到新的職業階段。在這個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僅我們個人需要職業規劃,我們的家庭成員,尤其是配偶,也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規劃,這樣才能夠製定出一個合理的,兼顧家庭的最優策略來。

業務外包

為了維持核心競爭力,應對組織內人力不足的困境,將組織內部一些非核心的業務委托給專業的公司來操作,這已經成為一種通用的做法。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運營成本,還能夠將人力資源集中到核心業務上來,從而獲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外包(Outsourcing)不僅成為了企業管理中的一個流行詞彙,還產生了一個新興的行業。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外包也可以是戰略實現的方法之一。其實很多家庭都有嚐試過“外包”,例如,將部分家務外包給家政公司,將輔導孩子外包給培訓機構等。這樣就可以將有限的精力分配到其他更加重要的事務上去。可以說,我們的家庭,比企業還要早開始嚐試外包業務,隻不過我們沒有像企業這樣,花專門的精力去研究外包,以及怎樣通過外包來實現戰略。

與外包相關的是“非核心業務”,不管是家庭還是企業,在考慮外包之前,都要先界定什麼是核心業務,什麼是非核心業務。如果界定不清晰,就容易產生問題。例如,是不是把照顧家人健康的業務全都外包給醫院,把家庭聚會外包給助理就行了呢?在“家庭業務”中,界定核心與非核心的標準比企業要複雜,因為我們不單要考慮收益的問題,還要考慮到情感維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