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北上?東進?(2 / 3)

“倘若在別的時機和別的地點揭竿而起,恐怕就會招致各方勢力一致的圍攻。恰好在此時,幫助司馬顒的東撤軍團平安逃走,借著幫太尉大人的兵馬殿後的名義,我們留在此地,至少司馬家短時間不會再來討伐我們。周圍那些名義上仍效忠大晉的郡縣小勢力,也不敢公然挑釁。我們的敵人,就隻剩下山西劉漢和四川李漢。”

“李雄的那個偽漢,不難對付。蜀道天險,補給艱難,諸葛武侯當年尚且六出祁山不成,我們扼守陳倉城,足可以擊退李漢軍隊北征的野心。”

陳倉易守難攻,三國時魏將郝昭以三千兵馬固守此地,曾經令諸葛亮十萬大軍無功而返。

姚家父子的勢力遠超郝昭,李雄什麼的無法望諸葛武侯之項背,這一比對,勝負之數一邊倒去,無庸置疑。

那麼,就隻剩下唯一的敵人劉淵了。

“劉淵也不會跟我們死掐的,”姚夏歎道,“父親大人英明,此計一出,好比是諸葛武侯昔年那樣,一卒不發,坐退四方五路來犯之敵。我們根本不需要跟任何人作戰,就可以令得各派勢力,都不來跟我們搶這關中福地。劉淵跟司馬顒這一仗,無論打成什麼結果,劉漢大軍都會撤回山西,因為他的頭號勁敵,現在成了汲桑和司馬穎、司馬騰,劉淵父子必須把戰爭的重點,轉移到太行山區,再也無力西顧八百裏秦川。”

姚夏的這個判斷,是基於對汲桑去向的分析。

當年汲桑就跟慕容氏和河北王司馬穎關係最好,石虎如今又跟慕容大小姐聯姻結親,汲桑的老巢又在太行山下井陘口。汲桑的首選去向就是依附鄴城司馬穎,在司馬穎的支持下,光複汲家堡,進一步拉攏慕容世家,合力踐踏司馬騰的乞活軍勢力,從乞活軍手中強奪太行山二十四堡一百〇八塢山寨地盤。

司馬穎是最恨司馬騰在他臥榻之側埋釘子的。礙於司馬穎、司馬越兩強暫時還不宜展開最後決戰,河北王對乞活軍隻能摩擦擠壓,不能正式征剿。汲桑一旦從山西回歸河北,汲家軍是可以毫無顧慮地直接硬撼司馬騰抗胡聯軍。

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局麵,頃刻就會變成三方混戰。司馬騰的宗旨乃是抗胡,劉淵是匈奴,石勒是羯胡,兩頭都無法和諧,隻能死戰。

劉淵跟司馬騰無法和諧,跟汲家軍更加無法共存,也是兩線作戰,哪裏還有餘暇來征服和鎮壓陝西。

汲家軍相比劉淵和司馬騰,實力相對是這三家最弱的。可是,汲桑的背後有河北王暗助,又有慕容世家的強大後台,這一場三方混戰,汲家軍未必就會落在下風。

這樣好的機會!姚家當然不容錯過。

這個機會,姚哥也是第一眼就看到的。隻不過,姚夏比他爸爸的腹黑度差了老大一截。姚夏滿腦子想的都是打敗司馬顒的東撤軍團,打敗的意思不是滅殺,而且造勢威脅,迫使長安城裏出來的二十萬大晉步兵,提速逃跑,逃向洛陽,把走得蝸牛般慢的三十萬大眾,留在半路不管。

空城長安毫無營養啊!木結構的城區失個火什麼的都沒人來救。這三十萬人民,最好能夠回到長安。

所以姚夏想要實施的打法,是不打算當真一把火燒盡司馬家的糧草,而是,不斷製造危機,讓司馬顒感覺自個兒無法守得穩若幹糧秣大隊,最後不得不丟下百姓,急行軍加速東逃。

卻不料,姚老爺子的決策,更加極端化。

姚夏的策略倘若能夠建功奏效的話,姚夏至少也要麵對司馬顒的報複壓力。司馬顒在洛陽站穩腳跟之後,隨時還是可能殺回來報仇的。

老爺子的這一計,連這個擔心都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