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張老爺那幸福燦爛的笑容,遊子民 不是心花怒放、眉歡眼笑,而是憂心如焚、愁眉苦臉,他不知那把該死的寶劍又會給好心的張老爺帶來了什麼。
你愁什麼,就偏偏來什麼,正當張府要為遊子民和呂秋娘大操大辦婚事之時,紅花會的總舵主陳家洛卻因清軍的拚命追殺,從浙江海寧逃到了濱海鐵山。
張貴財惜陳總舵主是英雄好漢,故而在自己的書房裏招待了“陳家洛”,沒想到這個陳家洛撕去他偽裝的畫皮,露出了真正的麵目,原來這個假冒的總舵主便是清廷的監察禦史錢灃遠。
錢灃遠呈上了乾隆帝的聖旨,並且說出了自己的無奈和苦衷。待一切要事交代完畢,灃遠這才離開張府。為了這把越王寶劍,張老爺連忙讓兒子張遠哲,通知了子民和傳紅。
張貴財手捧著越王寶劍,迫不得已地說道:“本想熱熱鬧鬧地給子民和秋娘辦場婚事,可如今人算不如天算,越王寶劍被寇皇惦記,眼下急須轉移寶劍,還望子民。。。。。。”
“老爺不好了,衙門的捕快都趕到街口了。”外麵探風的張府管家大聲喊叫。
一切以民族利益為重,為了越王寶劍不至於落入日寇之手,張貴財老爺、兒子遠哲,女兒傳紅與遊子民一道,配合朝廷禦史錢灃遠假戲真做,以此來迷惑桃園天皇派到濱海、鐵山暗中監視錢灃遠的日本將軍山口正男。
當錢灃遠離開了張府後,張貴財就因招待了落難中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給人舉報。張家父子隨即被鐵山捕快緝拿坐牢。
事後的錢灃遠在銀山驛館拜見和珅時,他撇開了眾人,偷偷地問及和中堂,“我們君子坦蕩蕩,這冒充紅花會總舵主的行徑並非是正派人物的所作所為,日後要是被陳總舵主知道了,定然會笑話我大清朝廷:欲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有那個姓呂的後生,他是被灃遠逼向了敵方。”
和珅輕聲笑道:“錢大人寬心吧!在民族大義麵前,陳家洛比你、我都要做的好。那姓呂的後生能有今日,錯也錯不到灃遠頭上,若是張家沒有一個複仇之人,東瀛倭寇又哪會輕易相信,隨便放手?至於呂秋生的品行和操守,不是你錢灃遠能夠左右,而是與生俱來更改不了。”
聽中堂言語,錢灃遠知道是怎麼回事,他會意地朝著和珅點了點頭。
且說,遊子民接過了張老爺手上的越王寶劍,他趁著天黑,悄悄地將寶劍埋在了前往銀山的小路旁。
第二天一早,老爺、少爺就被關進鐵山大牢。當張家小姐在遊子民和呂家姐弟的幫助下逃出了府邸時,張府已被大火吞噬。
四人跑到銀山,而呂秋生不願離開張府,待小姐進入楊府後,他又悄悄地回到了鐵山。
見張府燒成了灰燼,呂秋生便在張府的菜園子裏,搭了個草棚子。
不久,張家父子就被押往江寧監獄,沒過幾日又傳來了老爺父子遇害的消息,呂秋生得訊,怒火胸中燒 ,誓言要為老爺、少爺報仇雪恨。
不消幾日,張貴財和張遠哲父子在江寧府被害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銀山縣城。而投奔銀山員外楊宏琳的張傳紅,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在遊子民和呂秋娘的陪同下,隻好躲進了石壁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