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高血壓的運動調理(2 / 3)

為何高血壓患者宜常散步

散步是一項簡單而有效的鍛煉方式,也是一種不受環境條件限製,人人可行的保健運動。大量臨床實踐表明,散步也是防治高血壓病的有效方法。通過散步,可促進四肢及髒器的血液循環,調節神經係統功能,促進新陳代謝,調節人之情誌,解除神經、精神疲勞,使人氣血流暢,髒腑功能協調,降低血壓,減輕或消除頭暈頭痛、心煩急躁、失眠等症狀。

散步時要保持身體自然正直,抬頭挺胸,兩眼平視,呼吸自如,隨著步子的節奏,兩臂自然而有規律地擺動。要全身放鬆,緩步而行,宜以個人體力確定速度快慢和時間的長短,順其自然,不宜強求,以身體發熱、微出汗為宜,一般速度為每分鍾60~90步,每次散步20~40分鍾,每日散步1~2次。

散步何時何地均可進行,但飯後散步最好在進餐30分鍾以後;散步時衣服要寬鬆舒適,鞋要輕便,以軟底鞋為好,不宜穿高跟鞋、皮鞋。散步的場地以空氣清新的平地為宜,可選擇公園之中、林蔭道上或鄉問小路,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山地等。

為何慢跑可降壓

慢跑又稱健身跑,它是近年來流行於世界的鍛煉項目,它簡便易行,無需場地和器材,是人們最常用的防病健身手段之一。慢跑時的供氧比靜止時多8~10倍,能使心髒和血管得到良性刺激,可有效地增強心肺的功能和耐力。通過適當的慢跑,可增強腿力,對全身肌肉,尤其對下肢的關節、肌肉有明顯的鍛煉效果,它能減輕體重,降低血脂,有助於降低血壓。同時,慢跑可提高機體代謝功能,調節大腦皮質功能,使人精神愉快,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改變或消除高血壓病患者的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因此,慢跑療法也是高血壓患者常用的祛病保健方法,適用於輕度高血壓病患者。

慢跑前應稍減一些衣服,做3~5分鍾的準備活動,如活動一下腳、踝關節及膝關節,伸展一下肢體或做片刻徒手體操,之後由步行逐漸過渡到慢跑。慢跑時全身肌肉要放鬆,兩手微微握拳,上臂和前臂肘關節屈曲成90度左右,上身略向前傾,兩臂自然下垂擺動,腿小宜抬得過高,身體重心要穩,呼吸深長而均勻,與步伐有節奏的配合,用前腳掌先著地而不能用足跟著地。慢跑應先從慢速開始,起初距離可短一些,要循序漸進,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慢跑的速度和時間,運動量以心率每分鍾不超過120次,全身感覺微熱而不感到疲勞為度,慢跑的速度一般以每分鍾100~120m為宜,時間可控製在8~15分鍾。

慢跑應選擇空氣新鮮、道路平坦的場所進行,不要在飯後立即跑步,也不宜在跑步後立即進食。慢跑後可做一些整理活動,及時用幹毛巾擦汗,穿好衣服。

但慢跑中若出現呼吸困難、心悸、胸痛、腹痛等症狀,應立即減速或停止跑步,必要時可到醫院檢查診治。另外,有嚴重高血壓,經藥物治療血壓仍在180/130mmHg以上者;已經發生心、腦、腎嚴重並發症的患者,如高血壓性心髒病、冠心病、心絞痛;半年內發生過心肌梗死或冠心病伴有嚴重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者。均忌進行慢跑運動。

如何做高血壓病防治操

高血壓病防治操適用於Ⅰ、Ⅱ期高血壓病患者,具體活動方法如下:

(1)起落呼吸運動。站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由體前徐徐上舉至肩平,配合吸氣;還原成預備姿勢,配合呼氣。重複6~8次。

(2)左右劃圈運動。站立,兩譬屈肘於體側,掌心向上,右手向前伸出,掌心轉向下,再向外作平麵劃圈,同時右腿成弓步,還原。再左手劃圈。左右交替,各6~8次。

(3)半蹲起立運動。兩腿半蹲,兩臂向前平舉,稍停片刻後再起立。反複進行6~8次。

(4)貫氣呼吸運動。站立,兩臂由體側上舉至頭上,然後兩手下落至頭頂百會穴,配合吸氣;兩手沿頭及身體前麵徐徐落下,同時配合呼氣,並用意念將內氣由上向下貫至腳底湧泉穴。做8~10次。

(5)原地踏步運動。兩手叉腰,在原地踏步,腳盡量高,踏100步後休息片刻,再踏100步。

(6)展臂提腿放鬆運動。站立,兩臂平舉,同時左腿屈曲提起,然後兩臂與左腿同時下落放鬆;再展臂提右腿。左右交替各6~8次。

(7)兩臂平展運動。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上,開始活動時,腰部略向左側傾斜,左臂隨之緩緩向下,同時右臂慢慢上升,兩臂仍保持呈一直線,待右手升至與頭同高時,逐漸複原成兩臂側平舉狀態;然後反方向做。如此為1次完整動作,可連續做20次。

擦頸甩臂降壓操

擦頸甩臂降壓操把擦頸、甩臂與擺腿、踏步有機地結合來,久做可防治高血壓病,減輕高血壓病患者頭暈頭痛、心煩失眠等症狀。

1.擦頸

預備姿勢: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等寬,兩臂自然下垂於體側。

做法:兩臂屈肘,上移於肩部,首先用兩手掌輕輕拍打頸部1分鍾,再兩手掌貼後頸部,兩手形成“八”字形,並沿“八”字的延長線來回擦頸,共擦100個來回。

2.甩臂

預備姿勢:自然站立,全身放鬆,兩腳分開與肩等寬,兩手自然下垂於體側,掌心向內。

做法:兩膝微屈,身體重心下移,兩臂伸直前後用力來擺動,前擺時兩臂和身體縱軸的夾角不超過60度,後擺時超過30度,一般每次擺動200~500次,以身體發熱、溫暖、出汗為佳。

3.擺腿

預備姿勢:麵牆而立,兩手扶牆。

做法:以髖關節為軸,左腿前後擺動150次(前後擺動度至45°),右腿前後擺動150次。

4.踏步

預備姿勢:自然站立,身體放鬆。

做法:原地勻速踏步,兩臂的擺動與兩腳的起落協調一致,呼吸平穩,每次5~10分鍾。

為何高血壓患者宜常打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它同氣功一樣,均屬於自我心身鍛煉療法範疇。實際應用表明,太極拳對增進人體健康,防治多種慢性疾病確有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對心血管係統疾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因太極拳動作輕柔緩慢,且以意念引導動作,心境平靜坦然,可使全身肌肉放鬆,故有利於血壓下降。有人研究,高血壓病人在打一套太極拳後,收縮壓可下降1.33~2.66kPa(10~20mmHg),舒張壓下降1.33~2.0kPa(10~15mmHg)。上海同濟大學體育教研室和衛生科曾組織61名高血壓患者進行太極拳鍛煉,並取得了較好效果,總有效率達82%。

一般認為,運動鍛煉必須達到一定的運動量,即達到耗氧量的70%~89%時才會有效。據初步實驗觀察,結果發現簡化太極拳鍛煉的生理強度最大耗氧量是40%,而全套太極拳鍛煉的生理強度最大耗氧量亦僅有50%,但臨床上都能產生一定效果,如血壓下降,症狀緩解,心功能改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說明太極拳是一種獨特的、負荷強度不大而又安全有效的保健鍛煉方法。適宜於中老年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病患者。

太極拳鍛煉一般要求形正體鬆、舒展自然、勻緩圓活、連貫協調、全神貫注、用意輕運、吐納適度、輕靈活潑、應將“意”、“氣”、“形”三者合一,並貫串於整個鍛煉過程中。但高血壓者在練太極拳時,還必須特別注意以下兩點,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要用意而不用力。打拳時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排除一切雜念,用意而不用力地以意識引導動作。也就是在做每一個動作之前,要先想該動作如何做,同時又邊做邊想下一個動作。這樣“先想後做,邊做邊想”就能將意識與動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打拳中,還應全身高度放鬆,以使周身經絡氣血暢通無阻。

其次,密切配合呼吸。太極拳的流派繁多,采用的呼吸方法各異,但就呼吸的生理學基礎來看,一般都主張采用腹式呼吸,亦即利用膈肌的升降運動為主來帶動呼吸。腹式呼吸要順其自然,不要憋氣,在配合具體動作時,應遵循“降呼升吸”、“進呼退吸”、“實呼虛吸”等原則,逐步做到深、長、細、勻、穩、緩、靜等7種要求。有些拳師強調呼吸時要提肛,即收縮肛門括約肌,但因提肛須結合閉氣,故高血壓患者不宜采用此法。總之,呼吸一定要合乎自然,並緊密地結合動作進行,以達到圓活、協調、連貫的境界。

高血壓患者適當爬樓梯有何益處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樓群不斷地增加,爬樓已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須活動。其實爬樓本身就是一種運動,而且對身體大有益處。

爬樓這種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身體的方法,爬樓梯鍛煉的作用類似登山。據測定,在相同的時間內,爬樓梯與參加其他活動比較,所消耗的熱量比散步多4倍,比打乒乓球多2倍。爬樓梯不僅可以增強下肢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保持下肢關節有靈活性,而且能促進人體能量代謝,增強心肺功能。同時,對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也有一定的幫助。對肥胖病的治療更有明顯的效果。如果您能將被動的爬樓梯活動變為鍛煉身體的手段,你將會受益匪淺,樂在其中。老年人還可以把爬樓梯當做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

但老年人做此運動一定要適度(對於已患有高血壓的人,一定要有親屬陪伴),一般以一個樓梯組為12個台階,每個台階20cm計算,老年人作為健身鍛煉,可用1分鍾登4個樓梯組的速度進行。這種速度均勻,節奏明顯的運動,既可達到健身的目的,又不會使內髒產生很大的反應,最適合老年人采用。以這種速度登12個樓梯組,上樓用3分鍾,下樓用2分鍾,休息一段時間,再重複登。開始可重複1次,逐漸增加到2~3次。一般老人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後,可增加到5次,並穩定在重複5次的水平上。個別身體好的老人還可以適當增加重複的次數,但是運動前後要加強運動量的,自我監督。

在開始一兩個月的爬樓梯鍛煉中,可在每次鍛煉的中途根據體力狀況適當休息一會兒。例如,每4個樓梯組中間休息半分鍾,大約連續鍛煉兩個月後,中途不再休息。每次鍛煉時間可控製在半小時左右。在登樓梯的過程中可以配合呼吸,若形成有節奏的呼吸,其鍛煉效果更佳。

另外,老年人爬樓梯鍛煉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影響鄰居行走。老年人進行爬樓梯鍛煉,最好在清晨鄰居大部分尚未起床時。這時樓道中行人極少,也不會對鍛煉產生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