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掌控情緒:我的情緒我做主(2)(2 / 3)

恨的成本

老先生是位畫家,但並未成名。生活中像他這樣的畫家多如牛毛,但像他這樣生活的人卻不多。

老先生早年被劃作右派,曆經劫難。曾經有一位工廠裏的幹事,經常到他那兒去討教,不料,因這位幹事告發他的一幅畫作存在嚴重的問題,他被捕入獄,關了五年,在勞教農場裏得了一場大病,差點死掉。

勞教期滿後,回到鄉下,養了五六年才得以恢複。老先生命好,盼來了平反。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後一段時間,老先生身體挺捧,還一度做到縣政協的委員、副主席。

老先生在縣裏位高權重的時候,當年那個告發他的幹事在某局任主任,對於當年的事,他一直擔驚受怕著。

兩人別後第一次正麵相見是在縣政協組織的一次座談會上,幹事也在列,而老先生是主持人。

在座談會上,一向談風甚健的幹事一直沉默無語,不敢抬頭直視老先生。會議快結束的時候,老先生溫和地說:“請x局的x主任來談談。”

幹事愕然,但老先生卻笑容滿麵,鼓勵有加。幹事便放下心來,侃侃而談。

幹事談罷,老先生連聲稱好。這件事,在圈子裏被傳為不計前嫌的美談。

不久,老先生離休,無權無勢,閑居鬧市。而那位幹事卻被提拔成為局長,對於老先生,常有不恭之詞。話兒傳到老先生那兒,老先生卻大笑,繼而說:“可歎啊可歎。”然後,若無其事。老先生說,恨一個人,肯定投入憤怒、痛苦、時間、精力……這麼巨大的成本我是支付不出的,因為我付不出,所以我放棄。

這種超然脫世的境界,並不是人人都能具備的。

憎恨,是一匹脫韁的野馬,它出現時,如果我們聽之任之,由它撒野放狂,就會弄得自己遍體鱗傷。其實,對待憎恨,我們是不是可以算一筆成本和收益賬?成本巨大、耗費空前的憤怒,隻會傷害自己,那為何不幹脆放棄呢?

情商點撥

有人說:“人有兩顆心,一顆心用來流血,一顆心用來寬容。”用寬容的心去駕馭憎恨的努力,我們才能解開仇恨這個死結,才能化敵為友,化陰霾為陽光,心寬才能地廣,寬容不僅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帶有魔力的木匣

一位小夥子要結婚了,新婚之夜,新娘指著一個木匣對新郞說,這個木匣是母親送給她的,並且母親有交代,這隻木匣他永遠不要動。

轉眼六十幾年過去了,兩人都已是滿頭銀發,步履維艱了。他謹守諾言,從未碰過那隻木匣。

某一天,老頭收拾房子時,又看見了那隻木匣。不知怎麼的,這次老頭非常想知道裏麵的秘密。於是,他捧著木匣去請老太婆打開。老太婆從箱子裏摸出鑰匙,打開木匣讓老頭去知曉這個隱藏了半個多世紀的秘密。

裏麵裝著什麼?

老頭仔細地看了又看。他發現裏麵有一張記錄單、三雙鞋墊,還有12350元錢。錢有新版的,還有舊版的。

看著目瞪口呆的老伴,老太婆讓老頭認真看看記錄單上寫了什麼。老頭小聲讀道:“1945年,為了給大兒子治病,賣了3塊銀元;1960年,為了填飽肚子,拿出50元;1981年,為了給小兒子翻蓋新房,拿出300元……”這些錢哪來的?鞋墊是做什麼用的?老頭百思不得其解。老太婆告訴老頭:“我們結婚前一天,母親送給我這隻木匣。她叫我每次對你生氣時,就納一雙鞋墊來消氣,然後把鞋墊存放到這隻木匣裏。”

老頭很興奮,因為60多年來她隻納了三雙。

“這12350元錢又從哪來的呢?”老頭問道。

麵對老頭所問,老太婆眉飛色舞地回答道:“哦,那是我賣鞋墊掙來的錢。其實,不隻這些,還有那3塊銀元以及記錄單上所寫的50元、300元……”

老頭啞然無語。他不由得計算到:如果按現在的價格一雙鞋墊賣5元錢,那麼自己的結發妻子就曾經對他生過幾千次氣。在一起生活的兩萬多個日子裏,平均幾天妻子就對他嚴重不滿一次。實際上,這60多年裏,他們很少紅臉。之所以不吵架,並非是他樣樣做得好,而是妻子把怒火轉成了鞋墊,這鞋墊又變成了金錢……想到這裏,飽經風霜的老頭禁不住仰天長歎!歎什麼?歎木匣的出奇魔力,歎嶽母定下的終生婚姻幸福妙計。

木匣裏裝著什麼秘密?想必大家都已經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