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涼登基以來,沒有再立過丞相,所有的朝堂大事基本上都在清河王的掌控中,幫華涼減輕了許多的負擔,所以華涼才有這樣多的時間來養傷,來陪著夏忽,除去那些必須皇帝決策的大事件,或者有了清河王無法權衡無法拿主意的事情之外,一般情況下清河王是不會來麻煩華涼的,因為華涼的手段淩厲,殺伐決斷毫不手軟,又對有功之人委以重任,選官選賢,不論出身,隻看能力,一掃大宸數百年來大家士族掌控官員選拔晉升的弊端,雖然在改革初期遭遇了很多的瓶頸,遭到許多大臣的反對,但是華涼絲毫沒有手軟,對於那些聲稱要致士的年老的官員,並不多做挽留,直接派人將其送回老家,賞賜幾畝良田,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別的賞賜。
世家大族的意思是想大家聯合起來,以集體致士的事情來威脅華涼,試圖脅迫華涼放棄所謂的改革,誰知道華涼真的一不做二不休的將那些人給請出了京城。
一開始隻是吏部的戚無戚大人以致士相挾,戚無擔任吏部尚書三十年有餘,家中出過許多的大官,祖上甚至有人官封丞相,被破格立為異性王爺的人,正因如此,他才敢以此來和華涼相抗衡。誰知華涼真的將其送走了,轉眼間馬上就提拔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當上了吏部尚書。
由此可見華涼是早就做好了所有的打算,甚至已經暗中培養出來了一股勢力,隻等著他們告老還鄉,就把這些人放上他們的位子,兩害相權取其輕,總不能真的像原吏部尚書那樣走的灰頭土臉的,讓人笑掉了大牙吧,隻得同意華涼的政策。
經由此一事,華涼的皇位才算是做的穩穩當當的,並且選用大批有能力的年輕的寒門子弟入朝為官,朝堂安穩,百姓生活富足,華涼亦是將手中的事情丟給宋遠之去做,一是他有那個能力,二來也是他自己不能宣之於口的一個私心,想到這裏,他看著夏忽的目光就變得格外的古怪。
夏忽當然知道華涼說的丞相府就是原來的薑府,可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又有什麼事情是值得眷戀的呢,她看著華涼,笑著說道“看了又能怎麼樣呢?我的爹娘弟弟就能回來嗎?既然不能,我們何必自尋煩惱呢,自己不給自己活路呢。逝者已去,而我們要做的的事情就是好好的活著,完成他們生前的心願,爹爹的心願已經完成了不是嗎,爹爹有生之年就是希望看到大宸有一個清平盛世嗎,如今雖然離盛世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也很接近了不是嗎?娘的心願無非是想讓我嫁一戶好人家,有一個好的夫君,相夫教子,愉快的度過一生。”
夏忽看著華涼,目光中是說不出的模糊和迷離。
華涼的看著夏忽,像是沉醉在夏忽給他編織出來的那個巨大幻像當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