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身處滿足時看人
古人說:“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說事物過於完美往往會被毀壞。如果位居高官,又住居豪華,肯定會招來嫉妒陷害之心。因此,要防患於未然,目的是不給嫉妒陷害之人以機會,這是一種明智之舉。
懂得防患於未然的人們,常常能從各種災禍的征兆中看出不祥的苗頭。唐代時,李義琰曾為唐朝宰相,沒有像樣的房舍,他的弟弟為他買了建房的木料。李義琰知道這件事後,對弟弟說:“讓我擔任國家的宰相,我已經感到非常慚愧,怎麼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從而加速罪過和禍害的到來呢?”其弟說:“凡是擔任地方丞、尉官職的,尚且擴建住宅,你位居宰相,地位這麼高,怎麼可以住在這樣狹小低下的宅舍中呢?”李義琰回答:“人們希望中的事情很難完全實現。兩件事物不可能同時興盛。已經處於顯貴的官位,又要擴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禍害。”他最終沒有答應建房。
4.由表及裏地識人,更能
詳盡地窺視他人的內心世界
從一個人的外表去辨別人,須細辨其天性、品德、心理、心地、胸懷、修養。有此一招,則人莫能欺。
穿著識人法
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從服飾和儀表上得來的,因為穿著打扮往往可以表現一個人的身份和個性。
1.平時不修邊幅的人,一般不尊重別人。
2.穿得整齊的人可以依賴。
3.衣冠不整、蓬頭垢麵多為失敗者。
4.成功人士的衣著一般都符合身份。
5.活潑、鮮豔、隨意的服飾,富有生活情趣。
6.對工作負責的人不會胡亂穿衣。
7.過分修飾打扮的人缺少自信心。
儀態識人法
1.心質誠仁的人,儀態溫柔隨和。
2.心質誠勇的人,儀態嚴肅莊重。
3.心質誠智的人,儀態明智清楚。
4.心性正直的人,儀態剛正不屈。
5.心性善良的人,儀態進取嚴謹。
6.有條不紊的人,儀態泰然自若。
7.美善的人儀態是兢兢業業、小心謹慎的。
8.有德的人儀態是嚴肅認真、氣勢高昂的。
觀眼識心法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心胸純正,眼神就清澈、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有邪光。從一個人的眼睛,可以清清楚楚地分辨一個人的品質高下。
具體來說,觀眼識人包括下列內容:
1.眼睛閃閃發光,表明精力充沛。
2.目光呆滯黯然,說明缺乏鬥誌。
3.目光飄忽不定,表示此人三心二意。
4.目光忽明忽暗,說明工於心計。
5.目光炯然,表明有膽識且為人正直。
6.主動與人交換視線,說明心胸坦蕩。
7.不敢正視或回避別人的視線,表明內心有所隱藏。
觀聲識人法
1.在發言或演講開始時清喉嚨者,多為內心緊張。
2.說話時不斷清喉嚨,可能有某種焦慮。
3.有時清嗓子的人對問題遲疑不決,需要繼續考慮。
4.故意清喉嚨是對別人的警告,表達一種不滿的情緒。
5.口哨聲有時是虛張聲勢,掩飾內心的不安。
6.不誠實的人,說話支支吾吾,是心虛的表現。
7.聲音陰陽怪氣的人,心懷鬼胎。
8.內心平靜則心平氣和。
9.內心暢快時,聲音明亮而舒暢。
10.內心偏向一端的人,言語就會偏激。
11.心中疑惑不定的人說話總是模棱兩可。
12.心地善良的人說話不多。
13.浮躁的人一說起話來喋喋不休。
14.好誣蔑人的人閃爍其詞。
15.喪失節操的人說話吞吞吐吐。
16.叛變的人說話總帶幾分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