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互聯網進化論(3)(2 / 3)

這兩種觀點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因為發出聲音的都是精英,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曆史知識和現實視野做出的判斷,都有自己的道理。

所以在這裏,我才要給大家梳理一下,到底什麼是3D打印,它會給人類的未來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以及用何種方式帶來改變。

什麼是3D打印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3D打印。這個D其實就是英文dimension的首字母,就是維度的意思,二維是平麵,三維就是空間。

我們小時候逛廟會的時候,都看到過民間藝人畫糖人,拿一個小勺,裏麵是融化的糖,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畫出各種圖形,什麼小貓、小狗、孫悟空、豬八戒等,這其實就是最古老的3D打印。雖然它是在一個平麵上製作而成的,但是在空間裏麵,它也算凸起了那麼一點點,有點三維的意思了。

我們原來的打印指的就是在一個平麵(二維)上展開的打印技術,就是在一張白紙上複製各種文字或者圖畫。而3D打印是在這個基礎上,用打印的技術一層一層地堆疊材料,使它成為三維空間中的一個實體。

這個東西的核心就是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噴嘴,在前麵刺啦刺啦地噴原材料;第二部分是一台計算機,裏麵有各種各樣的數據模型,指揮噴嘴做動作。其實,這就是人類獲得實體物品的一種製造方式。

原來的工業社會用的是什麼方式呢?現在我們稱為“減材製造”,就是把原材料中我們不需要的部分摳掉,然後獲得我們需要的物品。這種生產方式的工業母機,就是機床,什麼車、鉗、刨、銑、磨,通過折彎、切削、鑽孔、打磨等技術,得到我們想要的部件,然後把它們組合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工業品。

可是3D打印不是這樣,它是“增材製造”,是用加法,通過噴各種各樣的材料,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堆出你想要的東西。材料也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尼龍、樹枝、塑料,還有高級的鈦金屬以及各種生物分子。但是,這有什麼神奇的,不就是一種新工藝嗎?

沒錯,我當年剛接觸3D打印的時候,也覺得這就是一個挺好玩的新工藝。它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成本。

工業社會最計較的就是成本,原來那種“減材製造”,難免會產生一些邊角料,這就是浪費。工業社會製造了這種邊角料式的浪費。

3D打印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了。在3D打印的工廠和實驗室裏,你絕對看不到邊角料,想製作多少產品就準備多少原材料,有多少用多少。所以剛開始,因為它這個省成本的特點,我很是興奮。

後來再一看,3D打印還有其他好處,它可以製造非常複雜的產品。這種複雜的產品若用減材製造,上機床,水平多高的老師傅才做得出來啊!但是對3D打印來說易如反掌,它後麵的數據模型是什麼樣的,噴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完全不需要工人的技術加工,這也是它的一個好處。

但是萬萬沒想到,有些專家告訴我們,3D打印真正的含義不是什麼增材製造,而是用數據遠程控製驅動的製造。

這個含義就不一樣了,有人甚至喊出了一句話:“3D打印是壓在工業社會這頭駱駝脊梁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話有點聳人聽聞,什麼意思?就是我們這一代人非常熟悉的工業社會,馬上就要迎來一個終結者了,那就是3D打印。這聽著好像不大可信,但沒關係,我把整個的理論給大家複述一遍,信不信由你。

工業社會的兩大絕活兒

說工業社會之前,得先說說農耕社會。農耕社會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物質匱乏,一個字——窮。工業社會一來,蒸汽機一開動,各種各樣的機器一轟鳴,立即把這個“窮”字給攆跑了,人類生產各種各樣財富的能力突然爆炸開來。

因為工業社會有兩個絕活。第一個就是大批量的標準化生產。我們就拿郭台銘先生的富士康為例,他在深圳龍華的廠區有30萬名工人,光食堂一年據說營業額就達到了15個億。這個廠區每天可以生產2400個集裝箱的貨,在海關直接裝船,分銷到世界各地。在一個藍色的大屋頂下,幾千名工人夜以繼日地加班,這就是工業社會最常見的生產場景,十分壯觀。

工業社會的第二個絕招,就是精細化的分工,把每一個人按在一個非常精細的崗位上。你可能是生產蘋果手機的工人,但是也許你自己根本不知道這一點,大量工人都隻能跟個別元器件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