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互聯網進化論(2)(3 / 3)

這就引出了我們的結論,未來你要找工作往哪兒找?不要按照工業社會給我們劃定的那個社會金字塔的結構去找,試圖爬到更高處,那裏也許會被大水衝掉的,比如工程師。

微信後台有人跟我講了一件事,說他有個侄女考的是理工科,成績不是很好,家裏就逼著她去上一個二本學機械製造。我就跟他說,將來3D打印機一普及,機械製造專業會被淘汰掉的。他說,那學什麼呢?我就問他,這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他說就愛吃。我說,那就讓她學大廚嘛。他說家裏人可能接受不了。大家都覺得廚師好像在社會上地位比較低,這樣的工作怎麼能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選擇呢?這不叫輸在起跑線上嗎?

恰恰相反,比如說大廚,尤其是中餐大廚,經常說什麼“醬油少許”,這個“少許”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模式識別的工作。再比如說花匠,你看著好像是很低端的工作,但是這麼多花草、這麼多形狀,不同的病變、不同的生長周期,花匠的模式識別是極其複雜的,這恰恰是機器暫時替代不了的。

還有一些工作,就是那些需要與人交流的工作,也是機器替代不了的。比如說有一個機器可以給我們理發,把所有人的頭型都理成一樣的。這個沒問題,就算我審美觀粗糙,不挑這個發型,但是我們平常坐在那兒理發,可以跟理發師聊天,他會給我們一些發型上、化妝品上的建議,這是很好的一種感受。而一個機器在你頭上弄幾個小時,那種感受是很差的。也許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這種工作是無法讓機器替代掉的。

再比如說護士,我剛做完手術,被推到病房裏,你弄個機器人在我身上亂摸亂碰,這算什麼?我需要的是一個穿護士製服的、長相美麗娟秀的女護士進來對我噓寒問暖,這樣我才會感覺到我的病痛減輕了一點兒。

所以,人和人之間聯係的工作,未來恰恰可能是無法被替代掉的,而那些在原來的工業社會當中社會地位比護士要高得多的醫生,卻很可能要被取代掉。從追求地位到追求連接,這是在未來職場中求生的一條路。

放棄追求效率,轉而追求趣味

第二點建議,我稱為“放棄追求效率,轉而追求趣味”。

這又得說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冪律”。冪律是什麼意思?就是隻要一個係統,所有的因素都在追求效率的時候,這個係統就會呈現出一種非常不均衡的分布狀態。比如微博為什麼會出現大V?就是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想要跟他聯係,當所有人都願意加他關注的時候,其他新進來的人會覺得,這麼多人都關注了他,我為了獲得收集信息的最高的效率,也不得不關注他。所以你看,現在微博就呈現出這樣一種生態,越大的V,上千萬粉絲的大V們,他們的粉絲就會越來越多。而當這個生態固化之後,如果我是一個小人物,沒有幾個人關注我,就會一直沒有人關注我。我在新浪微博上現在有20多萬粉絲,想再往上漲那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但是像潘石屹、薛蠻子,他們的粉絲漲得就非常快,這就叫冪律。

冪律是人人都在追求效率之後自然形成的一種結果。經濟就是這樣,為什麼一旦出現太平盛世,漸漸地就會出現貧富分化?就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因為在安定的狀態下,當每個人都在追求效率的時候,冪律就會出現,不均衡分布就會出現,這是一個經濟學上的鐵律,不是哪個富人心黑導致的結果。

而互聯網時代讓冪律這個曆朝曆代、古往今來都在起作用,導致社會不公平的魔鬼的作用力更大。100多年前,一個唱歌唱得好的人很受歡迎,無非也就是搞幾場全國巡回演唱會,對吧?可是現在,一個歌星一旦爆紅,比如說Lady Gaga,她就會成為全球巨星,她的收入就會比稍差她一號的明星多幾倍,這就是冪律的作用再一次顯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