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創業去(5)(1 / 3)

緊接著,英國女王給美國總統拍來一份電報,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份跨大西洋的電報。英國的報紙都跟瘋了似的慶祝,尤其是《泰晤士報》,它發表了一段話。這段話估計美國人不愛聽,說這條電報線路鋪成之後,《獨立宣言》就作廢了,幾十年前美國人獨立了,現在又被一根電纜給拽回來了,從此英國和美國又可以凝結為同一個國家了。英國人把這件事情看得很重,所以英國女王才會自降身份給美國總統拍去一份電報。

可問題來了,電報局的人工作的時候覺得有點不對勁,因為本來一份電報拍過來,很短的時間就能收到,結果這一封電報收了十幾個小時。說白了,因為電流非常弱,電文非常不清晰,電報局的翻譯猜了十幾個小時,才勉強把這份電報向新聞界發布了。

後來,情況越來越不好。在隨後的20多天裏,從電纜傳過來的電流越來越弱,最後壓根兒就分不清是什麼電流,任何信息也不能承載了。20天之後,這家公司不得不向新聞界宣布:這一次我們又失敗了。

這時候,輪到美國人民不高興了,這不是忽悠人嗎?剛剛搞過慶典,現在你告訴我失敗了,這不就是個騙局嗎?當時,美國新聞界甚至有人說,什麼英國女王拍來的電報,壓根兒就沒有,這也是騙局。不過這也真沒準兒,因為第一份電報本來就是猜出來的。

不管怎麼講,一條海底電纜已經鋪成,但是它就是不起作用,你說咋整?

菲爾德的財富大噴發

後來,這條電纜鋪成了嗎?鋪成了,不過已經是八年之後的事情了,1866年才鋪成。怎麼花了這麼長的時間呢?你算算那日子,從1858年到1866年,可不就是美國南北戰爭那段時間嗎?美國政府要集中全部精力去打仗,哪還有心思幹這件事?

菲爾德在這期間又幹了三回,兩次失敗,最後一次才成功,說明他依然有強大的能力去遊說美國政府幫他的忙。其中很多細節都在這本書裏,我們這兒就不細說了。

等到1866年鋪成的那一天,菲爾德撲在甲板上一頓痛哭,太不容易了。他曾經給他的朋友寫信說,就在這個夏天,他光火車就坐了幾千英裏,輪船坐了幾千英裏,連漁船都坐了100英裏,容易嗎?

在這個過程當中,菲爾德總共橫渡大西洋31次。要知道,那個時代橫渡大西洋還是要冒生命風險的,他居然冒了31次之多。因為他沒辦法,他已經把自己搞得山窮水盡了,他的錢基本花完了,瀕臨破產。如果第六次海底電纜還是鋪不成,他就有可能成為商業史上的一個瘋子,作為一個笑話被載入史冊。

為什麼他最後能幹成呢?其實也有一點點運氣的成分,因為就在這七八年間,人類的電學技術突飛猛進,發電機的功率越來越大,儀器越來越精密,而且還有貴人相助。

前文講到的英國的院士開爾文男爵是著名的全能物理學家,他不僅搞物理學研究,還給菲爾德幫了很多忙,做了大量技術上的改進。比如說,第一次電纜崩斷,是因為刹車係統不好,開爾文男爵就幫他做了改進。第二次失敗是因為絕緣層被破壞掉了,開爾文男爵又幫他改進了電纜的絕緣層。

這麼多人的幫助,才偶然造就了1866年菲爾德的成功。成功之後發生了什麼?就像現在的創業者一樣,在納斯達克敲鍾之後,當然就是財富的大噴發了。

當時,從美國拍到歐洲的電報,收費有多高?一個單詞10美元,那個時候,10美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星期的收入。拍一封電報,動不動就得有10個單詞,那就是100美元。所以頭兩個月,菲爾德每天入賬幾千美元,一年下來就有了100多萬美元的現金流,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得了的數字。不到三年,前麵所有的損失全部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