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服務體係建設。武威與發達地區的差別,最為主要的是服務體建設比較滯後。在上海發展中小企業,想要什麼樣的服務,就有什麼樣的服務,就有什麼樣的人才。我們要加快發展,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就必須以服務各類中小企業為宗旨,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解決中小企業的共性需求為目的,采取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務企業的方法,整合社會服務資源,重點圍繞創業輔導、信用與融資擔保、公共服務平台、信息化服務、技術支持與專利開發、人才培訓、市場開拓、管理谘詢、政策法律服務九大服務體係,逐步推進全市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特別是要加快四大服務體係建設。加快建立創業輔導體係。按照“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促就業”的要求,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社會資源,通過新建、改造、重組等多種形式,建立市、縣區兩級中小企業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基地,開展創業服務。為企業初創者提供策劃谘詢、創業培訓、技術支持、資金融通、信息查詢、市場開拓、場地租用、事務代理等服務,降低創業企業運行成本和經營風險,提高企業創辦成功率。形成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機製,培育、催生和扶持小企業發展。加快建立信用與融資擔保體係。積極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征集、評級發布、失信懲戒等信用製度,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檔案數據庫,實現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共享,促進中小企業增強信用意識,提高信用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係。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積極發展政府出資或政府出資參股的政策性擔保機構。積極扶持武威市天和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和武威市中小企業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不斷發展壯大,進一步規範運營,提高擔保服務能力;創新擔保公司運行模式,鼓勵各縣區在現有的擔保公司出資參股和擴大股份比例,積極開展委托製等運行模式的試點工作。不斷擴大擔保公司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範圍。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和非公有製企業建立商業性擔保機構和互助性擔保機構。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風險補償製度,采取多種形式提升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加快建立公共服務平台。依托武威職業學院、甘肅畜牧工程學院、甘肅理工中等專業學校等大中專院校和行業協會、甘肅計量測試檢定西部分中心、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等本地資源優勢,以解決中小企業的共性需求為目的,有效整合全市研發資源,通過開放儀器設施和研究基地,共享科學數據和科技文獻,提供技術設備、技術轉讓等服務,促進科技資源在全市範圍內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建設一批資源配置更優、開發能力更強、服務水平更高、具有良性自我發展機製的公共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項目論證、公用設計、研發、試驗、分析、檢驗檢測、質量認證等方麵的技術支持與服務。鼓勵和支持規模較大的企業集團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技術服務,實現合作雙贏、共同發展。加快建立信息化服務體係。進一步做好“武威中小企業網站”和各縣區分網站的建設工作,搭建政府部門、服務機構、企業之間信息網絡在線服務平台,形成麵向中小企業的市、縣區、鄉鎮和企業四級信息網絡體係。充分利用各類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產品、人才、項目以及電子商務、網上營銷等方麵的信息服務。積極開展中小企業上網工程,促進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中小企業中的普及應用,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的互動並進,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
三、努力提高市場主體的競爭能力
提高市場主體的核心競爭能力,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關鍵。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市場主體不斷提高競爭能力。
(一)狠抓人才隊伍建設。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最終表現在人力資源上。武威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之所以發展比較緩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類人才缺乏,大部分企業職工素質偏低,特別是現代企業發展所需的知識型、創新型、複合型人才更為短缺。全市中小企業現有經營管理人才11754人,其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曆的592人,僅占5%;全市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24.5萬人,具有大中專以上學曆的隻有10777人,具有中級以上專業職稱的675人,分別占從業人員的4.39%和0.28%,遠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要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必須從引進和培養人才著手,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大力實施人才興企、人才強企戰略,全麵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職工隊伍的素質,千方百計引進和培養一批急需的人才,特別是要引進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形成人才的後發優勢。加大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充分發揮省畜牧工程學院、市職業學院、省理工中等專業學校等培訓機構的作用,有計劃、分步驟、多形式地開展培訓,通過多種方式的培訓,逐步建立起適應現代企業發展所需的企業家、職業經理和具有專業操作技能的技術工人三支人才隊伍,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采取政策引導、物質獎勵等綜合措施,鼓勵支持大中專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工作。建議對於到年納稅50萬元和規模以上企業就業的大專以上畢業生實行以下三項優惠政策:一是由縣區財政和企業分別承擔工資,月工資總額應高於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同類人員的工資水平;二是對在非公有製企業工作滿3年以上、各方麵表現優秀的大專以上畢業生,參加市、縣區統一組織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可以通過適當增加分數等優惠政策,優先錄用;三是在非公有製企業工作的大專以上畢業生,企業要為其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金。引導企業積極引進一批職業經理,完善各項勞動用工保障製度,逐步提高職工待遇,在企業內部形成以優惠的待遇留人、以幹事創業的環境留人、以靈活的分配方式留人的用人機製,使中小企業真正成為聚集人才、幹事創業的舞台。選派一批企業管理人員到發達地區中小企業培訓學習。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開拓視野,創新思路,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同時選拔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思想、作風正、能吃苦的幹部充實到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