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威草畜業同全國全省水平比較。有關資料表明,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丹麥、德國五國的水熱條件與我國相似,但這些國家的農業高度發達,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農林牧副漁全麵發展的同時,突出畜牧業。大田作物既種穀物和園藝作物,又種飼草,尤其重視複種飼草,使農牧業有機結合,良性發展。農牧業產值中,畜牧業遠遠大於種植業。荷蘭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國家,人均耕地隻有0.8畝,他們采用有進有退的農業發展戰略,利用周邊國家糧食多的條件,大量進口糧食,在有限的耕地上選種高效飼草、蔬菜、花卉和馬鈴薯,飼草料和秸稈通過養殖轉化,形成肉、蛋、奶及畜產品,農牧業的初級產品又通過加工業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荷蘭的農業中,畜牧業總產值高達60%,園藝業產值占30%,種植業僅占10%,成功地走出了種植業少賺錢、畜牧業多賺錢、加工業賺大錢的路子。人口隻有500多萬的丹麥以畜產品出口戰略為出發點,在大田作物中,把生長期短的大麥擴大到83%,加上廣種青飼草,大力發展畜牧業,使小國成了世界畜產品出口大國,僅豬肉貿易就占世界總量的1/3。農業先進國家的這些成功經驗說明,畜牧業是大農業發展的突破口。而我市2003年畜牧業總產值在大農業中所占比重僅為27%,同發達國家相比要相差30多個百分點,比全國34%的水平低7個百分點,同全省水平比雖然高出3個百分點,但發展勢頭在河西還不及張掖、酒泉,個別指標還比河東的慶陽、甘南、定西低。據統計,武威目前每年皮張產量幾百萬張,羊毛3800多噸,肉類產量9萬多噸,這一豐富的畜產品資源在市內的畜產品加工企業是遠遠消化不了的,絕大部分仍處在粗加工、賣原料階段。據有關資料顯示,發達國家畜產品加工量占畜產品生產總量的60%~70%,而我國的加工比重極低,其中肉類加工比重不到5%,且加工技術偏落後,企業規模偏小,武威的加工比重就更低,比重不足3%,同發達國家相差60多個百分點,比全國低2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說明,武威草畜業落後的主要原因就是絕大多數畜產品未能實現加工增值。據測算,如果把武威的現有畜產品資源通過加工轉化增值,產值和效益必將提高10倍以上,而且巨大的生產潛力還可以拉動種植業、養殖業和服務業的再發展,還可吸納城鄉大量富餘勞動力,緩解就業壓力。因此,武威草畜業潛力很大,前景廣闊。
二、對策研究
根據目前武威草畜業的發展現實,雖然麵臨疫病防治、投入、信息、流通、市場等方麵的製約,但良好的發展基礎、獨特的有利條件和比較優勢,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必須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有利條件和比較優勢,做好、做活、做大、做強以白犛牛為代表的草畜業,使草畜業成為武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成為富民強市的主導產業。其基本發展思路應該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微觀經濟主體(養殖戶、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對武威草畜業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產加銷、貿工牧、經科教有機結合,形成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體係,實現草畜業的突破性發展和大農業內部的良性互動。